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受到广泛认可,在国内外都拥有很多粉丝。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总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技术和医学文化,一直以来护佑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治愈了无数人的顽疾沉疴,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瑰宝。
在皖东,作为全医院的医院,仍在继承、发掘和发展着中医药这一宝贵遗产。秉承着对中医药的绝对自信,一批批“郎中”矢志不移地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锲而不舍地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用于治病救人,造福百姓。
内修己德,外施于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一直以来,滁州中西医人谨记“互敬、互信、互助、自尊、自强、自律”的院训,始终践行“中西合璧、德技双馨、医患和谐、平安诚信”的医院宗旨,以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和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己任,着力打造集医疗康复、教学科研、保健养老为一体的医院。
中西合璧为病人谋福祉
“我这40多年长期腹泻的老毛病,在这里只用了不到半个月,就得到根治。”滁城75岁居民徐永民(化名),对主治医生王明明佩服得五体投地:“中医简直太神奇了!”原来,徐永民前不久因腰椎间盘突出导致双下肢麻木,医院就诊。治疗过程中,徐永民随口一说自己40多年长期腹泻,每天“拉稀”三四次。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明明询问:“我来试试?”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王明明确认徐永民是脾胃虚寒导致泄泻,便对症下药施以治疗,结果仅用10来天就治好了老人40多年的老毛病。
原来,这位王明明医生年龄不大,本事不小。他是一名医学硕士,系新安医学流派传承人,梅花针灸派第八代传人,安徽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研课题多项……传统中医,积淀深厚。像王明明这样妙手回春的医生,以及使古老中医焕发青春活力的案例,医院不胜枚举。
中药汤剂扶正气,艾香氤氲祛疫*。跟随治未病科主任傅裕例行查房,艾草的香味弥漫在每一件病房,飘散在门诊大厅的各个角落。“这是病人接受熏艾治疗过程中散发出来的,能够起到除湿杀虫,辟邪除菌,预防感染的作用。”据介绍,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数千年历史,民间端午节插艾的习俗,就是取其祛邪避秽的作用。
医院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针对各专科疾病种类,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技术项目,可开展余种特色诊疗项目,如骨伤科“小针刀”、内分泌科“督灸”、脑病科“隔物灸”、针灸科“火龙罐”等特色。各科室均有慢性病、常见病的拔罐、刮痧、灸法、穴位贴敷、耳穴埋豆、针刺放血、中药擦洗、熏蒸、外敷等多种中医诊疗方法,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方法在诊疗过程中价廉、效佳的优势,受到患者广泛好评。
依托传统特色中医药,发展卫生和健康事业,全力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医院在各科室均配置了必备的中医诊疗设备,如灸疗、罐疗、热疗、电针疗法、蜡疗机、红外线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熏蒸治疗仪、偏瘫治疗仪等多种不同种类的中医诊疗设备。医院各临床科室还在常年的医疗实践中,改进穴位按摩、中药湿敷、穴位贴敷等治疗,研制出“五倍子贴”“养心定悸贴”等具有专科特色中药贴敷制剂,创新开展如中药塌渍、药物水罐、督脉灸、雷火灸、火疗、中药眼部雾化、中药口腔护理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让中医药文化宝库的独有魅力和独特疗效得以发扬光大。
贴心服务以病人为中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除精湛的医疗技术外,对服务质量也提出较高要求。医院服务是医疗技术的增值载体,一直以来,医院在提高服务水平工作中,千方百计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病患、贴近群众、贴近社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医院,硬件建设的作用举足轻重。今年以来,医院不断优化整体环境,平方米发热门诊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搭建配备空调、休息椅等设施的平方米的排队等候区和留观区,保障疫苗接种工作秩序井然;扩建学生宿舍,改造中西药房、实训室、电教室等功能区域;三期工程建设有力有序,并成功申报为“医院建设项目”。此外,医院通过三轮6S打造,全院绿化面积增至1.03万平方米。
每年夏季入伏以后,全院开展独具特色的“冬病夏治”疗法,针对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颈肩腰腿痛等慢性病,为患者提供传统医疗服务。到了冬季,则开展中医膏方门诊,为病人提供科学有效的冬季调理进补方剂,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近年来,医院还不断增加中药代加工设备,开设中药临方加工室,及时提供煎药、制膏、制丸等代加工方式,开展快递到家的便捷服务。
在牢牢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的基础上,医院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高质量就医环境、优质护理、文明礼仪、健康宣教等一系列人文关怀措施,极大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除了治病救人,医院医院内部改革,主动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今年以来,医院累计开展核酸检测30余万人次,疫苗接种超过24万针次;3人请缨参加我市援六安采检队,连续奋战14个昼夜,圆满完成第二、三、四轮核酸检测任务;3人参加援宿州核酸检测队,4天内完成2万余份标本检测,为助力全社会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积极力量。在助力滁州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中,医院先后组织医疗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服务群众余人,无偿献血3.19万毫升;承办“皖家关爱·妇儿大病救助”公益活动,设立“大病救助服务站”;组建“练名技”中医护理亚专业学组,普及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传统功法;走访慰问沙河镇10名困难儿童和联网共建社区困难家庭5户。
医院以发展、质量、服务为三大主线,以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和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己任,着力打造集医疗康复、教学科研、保健养老为一体的医院,先后荣获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敬老文明号、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中医名院建设单位,市级先进*组织、文明单位标兵、医院、园林式单位、双拥模范单位等多项称号,并涌现出省三八红旗集体、省巾帼文明岗、省级五四红旗团委、省级青年文明号及全国、全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省优秀护士、中国好人、中国最美医师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三驾马车驱动高质量发展
医院是全医院,医院,国家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安徽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院及省内唯一三医院。“医疗、教学、医院的基本职能,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三驾马车’,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医院科教科科长张毅介绍:“医院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科教融合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
目前,医院已完成“-年科教工作发展规划”,完成“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开班,以及“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招生任务。“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班已开始线下培训,共有名医务人员参加学习。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和培训工作进展顺利,共招收学员44人,已进入教学活动。
此外,在医学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中,建立健全住培生管理制度,加强师资的选拔、培养、培训工作,选派医学教育骨干师资外出学习。在科研和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中,继续执行院级科研项目计划,邀请安徽中医药大学和东南大学的专家,对科研骨干进行科研能力培训。以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为目标,加强科研合作,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发布高质量论文。做好中医住院医师和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全科转岗培训”教学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中医全科转岗培训的质量。
今年以来,医院先后完成国家和省级各1个、市级5个,以及13个院级科研项目执行工作。承担的滁州城市职业学院“3+2”实习教学安排稳步推进,成功举办第三期安徽省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和琅琊区“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项目”培训班,累计培训89人。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医疗技术队伍,医院积极锻造人才引擎,今年以来,先后10人获批安徽中医药大学专硕导师资格,5人参加了国家师资(管理人员)培训,1人获评第四届“江淮名医”,另外组建16人的青年护理骨干小组,重点培养攻坚型人才。年初,牵手医院,签约建设全国名老中医王德明工作室。
近些年来,医院进一步加快医学学科平台和队伍建设,着力构建和完备医学研服务体系,努力建设新型医学人才培养和前沿医学研究高地。如今,医院已是安徽省、医院战略联盟单位,医院医院,引进妇产、泌尿、肿瘤、消化、病理等7个博士团队定期来院坐诊、交流,12人被聘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