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增长7,洛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TUhjnbcbe - 2023/1/13 20:46:00
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1698.html

3月31日,洛阳市*府发布《洛阳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计划》明确年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均为7%,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进出口总值保持稳定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留洛就业创业1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达到50亿斤,单位GDP能耗强度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CPI涨幅3%左右。

年重点工作: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特色街区商圈提升、文旅消费提质等工程,开展场以上商贸领域促消费活动,落户品牌首店20个以上,推动西工小街、凤凰天街等申建省级试点步行街。

加快建设伊滨科技城,推进中欧科创园总部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省2号智慧岛。

重塑重构实验室体系,加快推进龙门实验室建设、争取3月底前挂牌运营,培育中航光电、河科大一附院、麦斯克等3家省重点实验室。

推动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省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建设,支持普莱柯、洛轴等优势企业创建省级产业研究院,力争智能矿山、轴承产业创新中心晋升“国家队”。

加强“风口”产业投融资,推进“基金入洛”工程,引导市属国有企业设立2支以上市场化基金,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天使引导基金,争取省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增资15亿元以上;扩大直接融资,推进“四板”和上市企业后备库扩容,年底前“四板”挂牌企业达到家,争取2—3家企业上市。

优化调整教育资源布局,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41所,6月底前开工建设首批8所现代化高中。

做优做强高等教育,支持河南科技大学创建“双一流”、合作共建洛阳乌拉尔大学。

推动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支持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洛阳科技职业学院争创职业本科大学。加快建设“健康洛阳”。

推进呼吸、中医骨伤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力争中医脑病国家医学中心落地洛阳。

医院建设,试点建设3—4家城市医疗集团,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完成所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提升和公有化改造。

全文如下:

洛阳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紧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副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机遇,统筹推进应对洪涝灾害、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定恢复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亿元、同比增长4.8%。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强化指标深度分析和趋势研判,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生产供给持续回稳。粮食总产达到48.2亿斤,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60户重点工业企业产值增长25%,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9.4%。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三个一批”项目开工率超过80%、达效率超过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进出口总值增长20.4%。质量效益持续改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亿元、增长4.8%,规上工业利润.3亿元、增长34.4%,金融存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6.4%。疫情防控和灾后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方针,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可控。累计投入灾后重建资金5.85亿元,受损农村住房重建修复开工率达到%。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落实创新引领发展主战略,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资源加速汇聚。成功组建先进光电连接技术等4家市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10家首批产业研究院,命名高端轴承等10家中试基地,洛阳理工学院大学科技园、洛阳留学人员创业园晋级“国家队”,全年新增创新平台家、高新技术企业家,新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家,研发投入强度稳居全省前列。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建立15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高新技术产业、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43.9%和33.8%,“三大改造”完成投资.8亿元,10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车间(工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数量全省第一。连续三年荣获国务院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督查激励、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五年三获国务院表彰。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推出工业“标准地”出让细则等25项举措,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亿元,企业反映问题办结率达到98.5%,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8.8%。入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家,4家企业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数量全国第三。

——动力活力显著增强。以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为目标,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问题瓶颈。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突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入推进,15家市属企业重组整合基本完成,洛轴混改顺利推进。深化放权赋能改革,省下放的第一批项权限全部承接到位。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自贸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形成“三个一”改革新模式。开发区改革全面推开,高新区管委会社会事务职能完成剥离。“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7%,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门户网站获评全国“示范平台网站”、全省唯一,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二。开放平台通道加快构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获批,综保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出口额增长18.7%,东方红国际陆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万标箱。精准招商提质增效。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设立9个驻点招商组,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个,中部数字安全科技创新总部、华为新基建发展中心等重大项目成功落地。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坚持扩容与提质并重,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提升,加快打造聚合资源的平台城市。中心城区功能品质持续提升。提质老旧小区个、惠及群众8万余户,3个项目入选年度中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西韩立交等项工程加快实施,古城快速路东延等项工程顺利竣工。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呼南高铁焦作经洛阳至平顶山段列入国家“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地铁1号线、2号线开通运营,郑西高速栾双段、二广高速城区段改扩建工程、国道G洛阳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县域经济提质壮大。赋予县区的项权限已全部移交到位,出台推动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宜阳县入选全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创新提出“”工作举措,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1.39万户监测对象实现帮扶措施全覆盖。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完成优质林果、杂粮等特色种植.8万亩。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家,“三品一标”数量全省第一,孟津区常袋镇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农村环境持续改善。51.2%以上的村庄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完成8.5万户农户改厕任务,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55%,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绩排名全省第一。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全市个行*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达到10万元以上的占比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市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文旅融合加快发展。坚持创新引领,强化创意驱动,突出市场导向,着力塑造“行走洛阳、读懂历史”文化品牌。文物保护持续增强。隋唐大运河文化公园、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列入国家“十四五”重点项目库,徐阳墓地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全市博物馆、纪念馆达到家。文旅品牌特色彰显。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加快建设,*河非遗中心主体封顶,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全市接待游客1.1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5亿元,分别增长25.7%、16.1%。文创产业提速发展。综艺节目《登场了!洛阳》观看次数超3亿人次,《风起洛阳》广受好评。“洛阳礼物”文创设计突破0款,形象店品牌挂牌80家。

——生态质量明显改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五大行动”,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全面深化。治理任务进展顺利。完成4家高排放企业退城搬迁改造,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10浓度、PM2.5浓度、优良天数实现“三降一升”。实施“四水同治”工程个,完成小流域“两清一护”公里,完成造林3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8%,城市绿化综合指数居全省首位。节能降碳扎实推进。淘汰台(套)落后产能设备,关停、停备煤电机组5台。严格“两高”项目管理,全市没有新增“两高”项目。积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14家发电企业开展上线交易。生态创建深入开展。在全省率先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洛宁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件民生实事顺利完成。就业创业总体稳定。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洛阳”行动,新增城镇就业11.4万人。教育事业提质发展。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2所、城市区义务教育学校21所,城市区高中迁建工作全面启动。郑州大学洛阳校区、河南中医药大学洛阳校区9月份实现新生入学。“健康洛阳”加快建设。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和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获批,中医骨伤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豫西公共卫生中心(医院)一期主体完工,医院一期即将投用。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8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个。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开展非法集资风险处置攻坚,有序化解*府隐性债务,兜牢“三保”底线。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统筹消防安全、信访维稳等工作,社会大局总体平稳。

同时,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容忽视: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不高,传统增长动能正在减弱、新的增长动能尚未形成;对“风口”产业的把握不够精准,推动产业发展的思路不够聚焦;对推动创新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创新发展还没有从根本上破题;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

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第十二次*代会、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聚焦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扭住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三项重点工作”,用好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三个重要抓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提速,主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均为7%,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进出口总值保持稳定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留洛就业创业1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达到50亿斤,单位GDP能耗强度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CPI涨幅3%左右。

重点做好8项工作:

(一)强化精准调控,保持经济稳定运行。坚持把稳增长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树牢“项目为王”理念,筑牢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根基。实施常态化运行调度。完善落实全市经济运行分析机制,深入开展结构分析、环比分析、先行指标分析和问题短板分析,全面准确研判经济运行态势。扩大合理有效投资。扎实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加快实施“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全面实行重大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项目直接落地等机制,确保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亿元以上。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统筹3亿元资金保障项目前期经费,确保全年滚动储备亿元以上重大项目0个以上,“三个一批”储备项目数量保持在开工项目的3倍以上。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特色街区商圈提升、文旅消费提质等工程,开展场以上商贸领域促消费活动,落户品牌首店20个以上,推动西工小街、凤凰天街等申建省级试点步行街。精准服务市场主体。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惠企*策“免申即享”服务平台,全年减轻实体经济成本60亿元以上。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全年新增规上企业家。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度冬准备。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全年新增贷款亿元以上。

(二)坚持创新引领,加快产业赋能升级。坚持前沿科技突破和远景需求牵引,落实产业发展“”工作举措,着力在发展“风口”产业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伊滨科技城,推进中欧科创园总部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省2号智慧岛。高质量建设智慧岛创新社区,加快伊滨中科洛阳信息产业园社区、洛龙炎*青年数创社区等建设步伐,规划建设7—10个市级智慧岛创新社区,实现都市核心区和功能区全覆盖。重塑重构实验室体系,加快推进龙门实验室建设、争取3月底前挂牌运营,培育中航光电、河科大一附院、麦斯克等3家省重点实验室。推动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省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建设,支持普莱柯、洛轴等优势企业创建省级产业研究院,力争智能矿山、轴承产业创新中心晋升“国家队”。推进创新主体倍增,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强力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0家、高新技术企业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揭榜挂帅”等科技重大专项35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个。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全年“科技贷”累计授信突破8亿元。集聚科技创新人才,精准引育河洛创新产业、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60个。大力发展“风口”产业。紧盯智能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加快编制“风口”产业发展图谱,找准发展“风口”产业的主攻方向。培育做大“风口”企业,积极引入“风口”产业运营商,实施高成长性企业提质倍增计划,构建“1+N+5”高成长性企业梯队,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家以上。加强“风口”产业投融资,推进“基金入洛”工程,引导市属国有企业设立2支以上市场化基金,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天使引导基金,争取省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增资15亿元以上;扩大直接融资,推进“四板”和上市企业后备库扩容,年底前“四板”挂牌企业达到家,争取2—3家企业上市。推动传统产业向“风口”产业转型,实施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推进更高水平“三大改造”,全年完成投资亿元以上。加快数字化转型,统筹推进信息、融合、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1+N”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乡镇以上建成区5G网络全覆盖,推动华为人工智能先进实验室尽快落地。

(三)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以建设全省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市域试点为抓手,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激发内生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引导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数据等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完成市属企业实质性重组整合,完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进洛轴混改上市。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质化推进“管委会+公司”模式,全面开展“三化三制”改革,3月底前完成整合挂牌,6月底前完成改制任务。重塑重振高新区,高效运营创新创业街区双创会客厅,尽快启动高新区内部综合改革。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动“洛快办”APP与“豫事办”全面对接,推出80件“一次办”高频事项,抓好优化营商环境“七件事”,持续做好国家、省营商环境评价。激活基层发展动力。深化放权赋能改革,坚持以县区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指导县区承接用好下放的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落实省财*直管县改革方案,完善市县、市区财*事权分配制度,推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优化*府机关机构设置和运转机制。拓展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RCEP,释放“五大国家级平台”*策叠加效应,形成20个以上制度创新案例,推进综保区项目入驻,全年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70亿元、综保区进出口额达到30亿元。实施开放通道拓展升级行动,提升东方红国际陆港服务功能,新增国内外航线3—5条,旅客吞吐量恢复到万人次以上。推进外经外贸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高标准建设4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亿元。持续开展精准招商,动态完善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和路线图,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基金招商,全年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80个。

(四)提升功能品质,打造聚合资源的平台城市。强化平台思维,落实城市提质“”工作举措,推动副中心城市建设提级扩能。做强交通枢纽功能。实施枢纽能级巩固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呼南高铁焦济洛平段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快新机场选址前期研究,谋划建设枢纽机场,打造河南航空“双枢纽”。构建市域“三纵三横三环”高速路网,加快建设栾川至卢氏等6条高速,年底前新安至伊川、渑池至洛宁高速建成通车。实施滨河南路西段提升改造、南山大道西延等快速路和环线工程,完善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加快地铁二期建设规划研究,编制完善主报告和专题报告。持续提升龙门高铁站枢纽换乘功能,力争早日开工南广场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城市。落实城市风貌管控导则,塑造以“现代唐风”为主体的城市风貌。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年开工改造老旧小区8.2万户。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市容市貌“七项综合整治”行动,年底前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以上,小区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70%以上。实施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标准建设,新增集中供热面积万平方米,“转供改直供”万平方米。加快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升智慧城市管理水平。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实施产业平台聚才工程,孵化培育中小微创新型企业,搭建青年双创载体平台30个以上。实施青年就业创业工程,开展地校企合作,组织创业培训1.5万人次。实施青年安居保障工程,投放青年公寓1万套以上,建成中心城区青年驿站20个。实施社交消费赋能工程,试点建设青年友好型街区,构建15分钟“休闲圈”。实施城市活力提升工程,实现“青年之家”乡镇街道全覆盖。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县域治理“三起来”作为根本遵循,抓好“一县一省级开发区”载体,确保产业用地不低于60%。分类推进环都市区、南部生态发展区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力争县域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到70%。

(五)突出五大抓手,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落实乡村振兴“”工作举措,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加强防返贫监测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以“三清两建”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回头看”,把清资产与清“村霸”结合起来,把清资产与清矛盾结合起来,全面完成“三清两建”专项行动任务。以乡贤返乡创业为抓手发展乡村产业。建立乡贤数据库、创业*策库等信息平台,畅通乡贤返乡创业联络机制,全市各类返乡创业乡贤达到8万人,领办各类经营主体2万个,带动就业30万人以上。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推进乡村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现乡村运营“达标村”中心城区全覆盖,“示范村”达到个、“精品村”达到50个。以集镇建设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高水平编制县乡国土空间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展集镇试点创建,年底前首批34个试点集镇基本达标。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现“三变”改革行*村“全覆盖”,所有行*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六)推动融合发展,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抢抓文旅产业发展新“风口”,打造具有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的文旅新业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隋唐洛阳城历史中轴线复原展示工程和宫城区、里坊区遗址公园建设,尽快恢复古都历史中轴线气象。加快推进全国区域性石窟寺保护研究基地、*河文化遗址核心区廊道地标工程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二里头申遗,积极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快建设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打造15家精品博物馆,叫响“东方博物馆之都”品牌。塑造特色文旅品牌。打好“盛世隋唐”牌,加快建设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牡丹文化节前建成。打好“*河文化”牌,加快建设*河国家文化公园和*河文化旅游带,推动*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竣工投用。打好“伏牛山水”牌,实施“百村百人百宿”计划,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10个以上,叫响“伏牛山居”民宿品牌。打好“国花牡丹”牌,加快建设国家牡丹产业科技园等项目,建成开放牡丹博物馆。打好“工业遗产”牌,加快建设中国工业博物馆、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活化东方红等工业IP。全年接待游客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0亿元。发展壮大文创产业。加大沉浸式文旅企业总部培育和招商力度,打造文旅企业总部基地。依托《风起洛阳》《龙门金刚》等优质文旅IP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加快“5GXR电竞未来乐园”、九洲池二期、大河荟等沉浸式文旅项目建设,支持创作“梦里隋唐、尽在洛邑”等实景剧本杀作品。加快文创产品开发,开发文创产品款以上,开设文创品牌形象店50家以上,办好国际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增强“洛阳礼物”文创品牌影响力。

(七)坚持绿色发展,厚植美丽洛阳生态优势。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升全域生态保护治理水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确保“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落实“河长制”,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5月底前完成小流域“两清一护”治理任务。加强土壤污染风险防控,有序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筑牢南部地区生态屏障。科学编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20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覆盖市县两级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有序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和生态产品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机制,稳妥有序落实双碳战略,一体推进“减煤、稳油、增气、强新、引电”,因地制宜布局风力、光伏发电项目。建立存量、在建、拟建项目三张清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落实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区域能评制度,组织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争创绿色制造示范单位18家以上。

(八)聚焦民生所盼,建设更高品质的幸福洛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创新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稳定和扩大就业。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开展“春风行动”等主题活动,实施“万名大学生留洛计划”,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全年开展职业培训30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7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以上。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启动校长职级制改革,9月底前完成“县管校聘”改革。优化调整教育资源布局,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41所,6月底前开工建设首批8所现代化高中。做优做强高等教育,支持河南科技大学创建“双一流”、合作共建洛阳乌拉尔大学。推动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支持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洛阳科技职业学院争创职业本科大学。加快建设“健康洛阳”。推进呼吸、中医骨伤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力争中医脑病国家医学中心落地洛阳。医院建设,试点建设3—4家城市医疗集团,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完成所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提升和公有化改造。完善五级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推广农村“集中+居家”四类养老模式,打造集中养老站点个以上、村级居家助老服务点个以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企业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减免缓*策,完善社会救助*策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把握“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方针,确保不发生大规模本地感染病例。建立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平台,提升自然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好信访维稳、消防安全、档案管理等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据大河财立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增长7,洛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