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心脏骤停后缺氧性脑病,如何监测和调整脑氧
TUhjnbcbe - 2022/7/26 17:55:00
介绍心脏骤停成功复苏后的大多数不良临床结果可归因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管理的基石传统上侧重于预防继发性缺血性损伤。在涉及继发性损伤的病理生理学的各种机制中,复苏后脑缺血与可能可以改变的中枢生理变量有关。观察性数据表明,已知会降低脑血流量(CBF)的生理变量的因素(例如动脉低血压[4]和低碳酸血症[5])与不良临床结果之间存在关联。这增加了优化脑氧输送的重要性,以减轻继发性缺血性损伤。最近,旨在增加平均动脉压(MAP)——脑氧输送的一个关键生理决定因素——的前哨随机对照试验(RCT)已经对减轻继发性脑缺血的重要性产生了重要的见解。虽然它没有建立与改善神经系统结果的明确联系,但COMACARE研究表明,在ROSC后接受增强MAP策略的患者中,神经丝光(脑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水平降低。尽管采用了目标导向的治疗和增强的MAP,但患者可能会在心脏骤停后继续经历脑缺氧,个体患者的潜在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存在相当大的异质性。因此,在复苏后阶段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进行个体化管理需要对脑氧合进行纵向监测——为临床医生提供实时生理数据点以优化脑氧输送,类似于在外伤性脑损伤(TBI)患者中的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提供了一种易于实施且几乎无并发症的方法来监测危重患者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氧传感导管的插入提供了对脑组织中氧分压(PbtO2)的实时评估。这种方法在神经创伤后得到了广泛使用。

在这篇叙述性综述中,我们讨论了监测有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风险的患者脑缺血发生的可用方法。具体来说,我们决定审查使用NIRS的非侵入性监测的证据和通过插入组织氧监测器和颈静脉球导管的侵入性监测。这两种监测脑氧合的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点和局限性(图1)。我们还讨论了改变脑氧合的方法,特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脏骤停后缺氧性脑病,如何监测和调整脑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