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鞘形成障碍伴脑干脊髓异常和腿部痉挛症(HBSL,OMIM)是由DARS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白质疾病,编码胞浆天冬氨酰tRNA合成酶(aspartyltRNA合成酶)。HBSL在10例患者中首次描述,均表现为婴儿发病的严重临床表现,幕上白质广泛MRI信号异常提示髓鞘形成不良,伴有脊髓异常信号。HBSL与LBSL(脑干和脊髓受累及乳酸升高的白质脑病)累及相同的神经束,LBSL是由DAS2突变引起的疾病,编码的线粒体天冬氨酰tRNA合成酶。自最初发表以来,我们又发现了2例患者,发病于青春期晚期,均伴有局灶性脑白质异常、脊髓信号异常、亚急性疾病发作和部分类固醇反应,临床表现类似于神经炎症性疾病。
病人1.22岁男患,他在18岁时发生交通事故导致短暂的意识丧失和少量的硬膜下出血,并在两天内完全康复。一个月后患者的双下肢出现进行性肢体无力。并在在3个月症状快速恶化,没有支撑无法行走。神经学检查包括共济失调、腿部痉挛、弥漫性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阳性、双下肢远侧位置和振动感下降。脑脊液中未见寡克隆带。他接受了一个疗程的静脉激治疗(甲强龙mg/d,连续5天),此后1年内逐渐恢复了行走的能力。两年后患者仍遗留轻微的双下肢痉挛。
患者19岁的MRI。(E)延髓锥体T2信号高信号(白色箭头)。(F-H)局灶性脑室旁T2像高信号改变;髓鞘正常。
病人2.20岁女患,自16岁开始出现进行性腿部痉挛和尿急、尿频。脑脊液中未发现寡克隆带。最初考虑神经炎症脱髓鞘性疾病如MS等,因此接受了激素冲击治疗(甲强龙mg/d,连续3天),每3-6个月重复一次。患者症状会在几天内得到改善,并在此后的几个月内再次缓慢出现,直到下一次治疗。由于贯穿脊髓的长束信号改变考虑到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可能性。患者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WES)以确定其疾病的分子基础。
患者18岁时的MRI表现:脑干和小脑白质无异常信号改变(I,j),脑室周围局灶性T2像高信号改变(k,l)。
两位患者的脊髓MRI均显示脊髓后索和侧索T2高信号改变。患者1还显示皮质脊髓前束明显受累(图3)。
患者1最初怀疑为LBSL,但我们没有检测到任何致病DARS2突变。Sanger测序检测到DARS基因突变。患者2经全外显子测序证实DARS突变。患者1的纯合突变(c.TC;p.Leu-Ser),病人2的复合杂合突变(c.AT;p.HisLeuandc.GC;p.As-pHis)。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