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资料
患者,女,37岁。
因“停经34+1周,头痛、视物模糊1天”以“重度产前子痫、34+1周妊娠G2P1L1LOA”收入产科。
入院前10天孕检时发现血压升高/mmHg,未遵医嘱用药,对病情未在意,未进行系统孕检。第一胎孕期顺利、顺产。
入院时测血压/mmHg,水肿++。
入院后给予硫酸镁、硝苯地平降压,头痛、视物模糊伴恶心加重,评估后行急症剖宫产终止妊娠。手术顺利,出血ml。
术后测血压/mmHg。给予硝普钠及乌拉地尔控制血压、防治感染及对症支持等措施。
入院第二天抽搐一次,表现为癫痫样大发作(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持续1分钟自行停止。
入院第三天清晨再次出现癫痫大发作,双眼向左上凝视、牙关紧闭、四肢强直,持续约10秒钟缓解。行头部CT示双侧颞顶枕叶低密度影,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可能。
入院第三天脑CT
给予丙戊酸钠抗癫痫发作,甘露醇、甘油果糖降颅压及控制血压、对症支持等综合措施,患者血压渐降至正常范围并稳定,未再出现癫痫样发作。
入院第5天脑核磁共振
双侧额顶枕叶脑白质水肿信号,符合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MRI表现,颅脑MRA未见异常,颅脑静脉符合右侧优势表现,病灶较前面脑CT有所减轻。
MRA
MRV
T1
T2
FLAIR
ADC
DWI
入院第12天脑核磁共振
Flair
仅右侧额叶少许水肿信号。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LS)是以头痛、癫痫样发作、视觉模糊、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大脑后循环区域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临床—影像学综合征。头部MRI对RPL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主要表现为大脑半球后部顶枕叶白质或灰质的血管源性水肿,而非脑缺血改变。94%的患者伴有皮层受累,其他累及的部位包括额叶、小脑、胼胝体压部、脑干等,一般为双侧对称性、多灶性。
RPLS常见原因:高血压脑病、肾脏疾病、子痫前期、子痫、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剂应用、化疗药物等。对于围产期RPLS,有文献报导,部分病人妊娠期及分娩期正常,无高血压病史,而在分娩后数天之内,突然发生RPLS。考虑与产褥期高凝状态、炎性因子参与、血管内皮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脑屏障破坏,导致血管源性水肿有关。
治疗原则:降压、控制癫痫发作、控制脑水肿、营养对症支持。
预后:多数病例在几周内临床症状和影像都完全恢复,但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导致永久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