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郑医说健康第二季ldquo减重消化
TUhjnbcbe - 2021/8/12 0:36:00
北京雀斑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bdfzg/210505/8918432.html

医院和郑州新闻广播联办的《郑医说健康》第二季主题为“减重消化”,播出时间为每周四下午17:10,欢迎收听并参与节目。

往期节目录音,可下载“蜻蜓FM”手机客户端,搜索“郑医说健康”点击收听。也可直接点击阅读原文收听。

01

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Hepatitis)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恶心、呕吐、*疸、可有肝脏肿大和压痛。并可并发肝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功能衰竭。酒精性肝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近年来酒精性肝病占同期肝病住院患者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从年的4.2%增至年的21.3%;酒精性肝硬化在肝硬化的病因构成比从年的10.8%上升到年的24.0%。

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g/d,但应注意性别,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的影响。乙醇量(g)换算公式=饮酒量(m1)X乙醇含量(%)×0.8。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质量减轻、*疸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蜘蛛痣、肝掌等表现。

02

发病原因

影响酒精性肝损伤进展或加重的因素较多,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饮酒量、饮酒年限、酒精饮料品种、饮酒方式、性别、种族、肥胖、肝炎病*感染、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等。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酒精所造成的肝损伤是有阈值效应的,即达到一定饮酒量或饮酒年限,就会大大增加肝损害风险。然而,由于个体差异较大,也有研究显示饮酒与肝损害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不十分明确。酒精饮料品种较多,不同的酒精饮料对肝脏所造成的损害也有差异。饮酒方式也是酒精性肝损伤的一个危险因素,空腹饮酒较伴有进餐的饮酒方式更易造成肝损伤。女性对酒精介导的肝*性更敏感,与男性相比,更小剂量和更短的饮酒期限就可能出现更重的酒精性肝病。饮用同等量的酒精饮料,男女血液中酒精水平明显有差异。

种族、遗传以及个体差异也是酒精性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汉族人群的酒精性肝病易感基因乙醇脱氢酶(ADH)2、ADH3和乙醛脱氢酶(ALDH)2的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基因型分布不同于西方国家,可能是中国嗜酒人群和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之一。并不是所有的饮酒者都会出现酒精性肝病,只是发生在一小部分人群中,表明同一地区群体之间还存在着个体差异。酒精性肝病病死率的上升与营养不良的程度相关。维生素A的缺少或维生素E水平的下降,也可能加重肝脏损害。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促使酒精性肝病的进展,而饱和脂肪酸对酒精性肝病起到保护作用。肥胖或体质量超重可增加酒精性肝病进展的风险。肝炎病*感染与酒精对肝脏损害起协同作用,在肝炎病*感染基础上饮酒,或在酒精性肝病基础上并发HBV或HCV感染,都可加速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03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质量减轻、*疸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蜘蛛痣、肝掌等表现。

04

疾病治疗

原则是:戒酒和营养支持,减轻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改善已存在的继发性营养不良和对症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其并发症。

戒酒

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最重要的措施,戒酒过程中应注意防治戒断综合征。

营养支持

酒精性肝病患者需良好的营养支持,应在戒酒的基础上提供高蛋白,低脂饮食,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及叶酸。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可改善重症酒精性肝炎。

(2)美他多辛可加速酒精从血清中清除,有助于改善酒精中*症状和行为异常。

(3)S一腺苷蛋氨酸治疗可以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物化学指标。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肝病患者有防止组织学恶化的趋势。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多烯磷脂酰胆碱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等作用,临床应用可改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

(4)酒精性肝病患者肝脏常伴有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故应重视抗肝纤维化治疗。目前有多种抗肝纤维化中成药或方剂。

(5)积极处理酒精性肝硬化的并发症如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和肝细胞肝癌等。

(6)严重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可考虑肝移植,但要求患者肝移植前戒酒3~6个月,并且无其他脏器的严重洒精性损害。

主讲嘉宾:王志凌,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河南省全民健康促进会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免疫学会感染与分子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医师协会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消化内科专业,熟练掌握消化内科相关疾病诊治,特别对胃肠道、胰腺病、肝病及相关重症有丰富的诊治经验,熟练掌握重症抢救技术。主持科研获得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获新乡医学院全过程教学优秀教师称号,医院道德标兵称号。

往期节目录音,可下载“蜻蜓FM”手机客户端,搜索“郑医说健康”点击收听。也可直接点击阅读原文收听。

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郑医说健康第二季ldquo减重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