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电话,一名极重度*疸医院儿科住院治疗。医院测得经皮胆红素最高有30+mg/dl、血中总胆红素最高有umol/L,持续加强光疗及输注白蛋白等治疗2天后患儿胆红素无明显下降。鉴于患儿病情危重,死亡率极高,接到电话后,医院儿科医务人员立即做好相关准备接诊该宝宝。
患儿送入医院儿科后,家属不同意换血治疗。儿科便立即予以四面加强光疗,同时完善胆红素、新生儿溶血等检查。因患儿*疸程度极重,需警惕胆红素脑病,住院期间儿科动态给予脑功能监测,同时完善头颅MRI检查。
原本以为只是常见的病理性*疸,但不曾想,事情并非那么简单。输血科在检查时发现,这是一例由IgG抗-E引起的新生儿溶血。患儿血型为O型Rh(D)阳性,Rh分型为CcDEe,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结果为阳性,游离试验阴性,放散试验阳性。随后,用患儿的血浆做了抗体鉴定,按照谱细胞反应格局判断不规则抗体为抗-E。医生怀疑可能为Rh系统引起的溶血。于是,又采集患儿母亲的血样标本做一系列实验,血型结果为A型Rh(D)阳性,Rh分型结果为CCDee,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因患儿母亲为A型,可排除ABO血型系统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医务人员又怀疑是Rh系统不合导致的溶血。故又做排除实验,将做游离放散所用的ABO细胞做Rh分型,为进一步确定是由抗-E导致游离放散阳性。随后,又用无E抗原的献血者洗涤后的红细胞重新做游离放散实验结果为阴性,用含有E抗原的细胞与母亲血清做游离实验结果阳性,不含E抗原的细胞与母亲血清做游离实验结果为阴性。最后根据多次实验结果,医生判断该患儿考虑为IgG抗-E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胎血型不合所致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胎儿从父方遗传所获血型抗原为母方所缺乏,分娩过程中胎儿血型抗原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该抗原的抗体。当母亲再次妊娠时,抗该血型抗原的抗体(IgG类)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使胎儿在宫内或出生后发生大量红细胞破坏,出现一系列溶血性征象的疾病,有A细胞带有E抗原。
经过治疗,患儿胆红素下降至umol/L,经皮胆红素反复不明显,脑功能监测无异常,头颅MRI检查未提示胆红素脑病,临床治愈安排出院。
在这里要提醒各位父母,新生儿溶血病是新生儿*疸的主要病因,Rh系统溶血病发病迅速,病情危重,患儿容易发生核*疸,如发现及治疗不及时预后较差甚至死亡。Rh系统不合导致的溶血中,人们通常只会注意Rh(D)血型不合,往往忽略了Rh血型系统其他分型不合导致的疾病,因此抗-E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更为少见。所以,应该早检查、早发现、早干预,这样才能有效防治新生儿溶血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