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背景
1、临床症状及分型
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症(X-ALD)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是一种最常见的过氧化物酶体病,主要累及肾上腺和脑白质,半数以上的病人于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精神运动障碍,视力及听力下降和(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
根据ALD的发病年龄及临床表现分为7型:儿童脑型、青少年脑型、成人脑型、肾上腺脊髓神经病型(Adrenomyeloneuropathy,AMN)、Addison型、无症状型和杂合子型,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儿童脑型和AMN型。
儿童脑型:最为常见,约占所有ALD病人的35%,多于5-12岁发病,初期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困难、步态不稳、行为异常等,逐渐出现视力和(或)听力下降、构音障碍、共济失调、瘫痪、癫痫发作、痴呆等症状,逐步进展,最终完全瘫痪,失明或耳聋,可有惊厥,甚至出现惊厥持续状态。有的可维持去大脑强直状态数年,有的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脑疝、感染等而死亡。多数在首次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已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受损。
青少年脑型:青春期脑型10-21岁起病,临床表现类似于儿童脑型,但进展缓慢。约占所有ALD病人的4-7%。
成人脑型:于21岁以后起病,脑内迅速进展,炎症反应性脱髓鞘类似儿童脑型,无AMN表现。约占所有ALD病人的2-4%
AMN型:常于20-40岁发病,病损主要累及脊髓自质,周围神经受累较轻,不伴炎症性损伤。表现为进行性的下肢痉挛性瘫痪、括约肌和性功能障碍等,瘫痪进展缓慢,可伴有周围神经损害,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表现,并可见原发性性腺发育不全伴睾酮减低,可继发脑部损害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行为异常,AMN进展较慢,无多发性硬化的缓解和复发的特点,约占ALD的27%。
Addison型:发病年龄在2岁至成年期间,表现为原发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临床可见皮肤发黑,嗜盐,多汗,疲乏无力,经常呕吐、腹泻、晕厥等。约占ALD病人的10-14%。
无症状型:是指通过检查发现血VLCFA升高或ABCD1基因突变而没有临床症状的患者。
杂合子型:女性杂合子中约20%~30%可有轻微的神经系统症状,多表现为类似AMN的痉挛性截瘫,但症状较轻,很少出现脑部症状、周围神经病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2、发病率
1/的新生儿带有突变,发病率约为0.5/10万~1/10万。
3、致病机制
由于ABCDl基因突变,导致ALDP功能异常,使得VLCFA的β-氧化受阻,引起VLCFA聚集。VLCFA在神经系统中聚集可破坏髓鞘的正常形成和髓鞘的稳定性,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聚集可引起肾上腺皮质细胞膜表面的ACTH受体功能下降,细胞内类固醇合成受抑制,而致肾上腺功能减退。
4、突变基因及功能
突变基因为ABCD1,位于Xq28,CDS全长bp,其基因图谱如下:
ABCD1编码的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蛋白(adrenoleukodystrophyprotein,ALDP)位于过氧化物酶体膜上,为非分泌型跨膜蛋白,能将饱和的VLCFA转运至过氧化物酶体内进行β-氧化,蛋白跨膜示意图如下:
X-ALD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