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而言,影响生命健康的关键并非是骨折等原因,而是其引起的脑组织、脑血管、脑神经等伤害。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通常伴有颅内压增高,颅内压持续增高会导致脑血流量急剧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病人出现昏迷、脑组织移位形成脑疝,甚至死亡[1]。所以围手术期,病人ICP监测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正常成人ICP为5-15mmHg。通常ICP大于20mmHg被定义为颅内压增高。临床上常用的是有创颅内压监测,ICP监测是将颅内压探头放置于颅内各位置,通过监测不同位置压力,反映颅内压力。那在护理工作中,颅内压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①床头抬高角度胡惠贤等人[2]在其探究中指出,颅脑损伤术后病人床头抬高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且ICP随着床头抬高高度的增加而出现下降的趋势。高度不同,ICP波动范围略微不同。置入ICP监测的病人,医生都会调节好病人床头和脑室引流瓶的高度,我们在护理时,不要随意调节床头角度,避免因床头高度的改变,导致ICP数值的改变引起的数值误判。②呼吸道梗阻患者因意识障碍,自身无法有效咳嗽,导致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难,引起脑组织缺氧、脑组织水肿,导致ICP增高[3]。对未建立人工气道病人,注意颈部不能屈曲、胸部不受压,有舌后坠者放置口鼻咽通气导管;已建立人工气道病人,气管固定带不宜绑扎过紧,避免静脉回流障碍导致颅内压的增高;保持呼吸道通畅,按需吸痰,清除呼吸道阻塞物,避免缺氧导致的脑水肿。在吸痰前给予%纯氧两分钟,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动作轻柔,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缺氧。在鲁林[4]的文章中还提到吸痰时负压小于mmHg。③烦躁、躁动病人因疾病、环境改变、心理等原因躁动不安,引起脑组织兴奋性增高,大脑代谢需求增加,进一步增加了脑血流,从而导致颅内压增高。对于颅脑损伤可能发生躁动的病人,应及早干预,联合应用镇痛镇静药物,镇静药物中,丙泊酚具有减少脑血流、降低ICP和脑氧代谢率的作用,用于颅脑损伤患者的镇静可减少ICP的升高[5]。在使用镇痛镇静药物时,我们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