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是上消化道出血,这是临床上导致肝癌死亡最主要原因之一,因肝癌晚期门静脉高压常导致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加之肝癌晚期出现的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极易发生食管、胃底或癌结节破裂出血,并且其出血难以制止、危险度及病死率高。
2、肝性脑病:临床上肝昏迷是肝癌终末期的表现,其诱发因素多有上消化道出血、感染、低钾血症、抽放腹水不当等,所以在肝硬化腹水治疗时也要特别注意。不然导致出现肝性脑病,其治愈率低、死亡率高,肝癌晚期对其诱发因素应注意加以预防。
3、肝区癌痛:肝癌晚期由于肝组织长期会受到肿瘤的破坏与浸润,加之肝组织局部缺血坏死等因素,从而导致的肝癌肝区剧痛,而肝癌晚期疼痛症状会持续加重,并且肝癌晚期多因癌肿的消耗,致使体制极其微弱而可能会忍受不住疼痛出现昏厥和休克现象,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4、转移灶症状:肝癌晚期因癌肿的转移可出现相应症状,如胸膜转移可引起胸痛和血性胸水;癌栓栓塞肺动脉或发枝可引起肺梗塞,可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和胸痛;转移到脊柱或压迫脊髓神经可引起局部疼痛和截瘫等;颅内转移如颅内高压可导致脑疝而突发死亡等。
引起肝硬化的原因
1.病*性肝炎:在我国病*性肝炎(尤其是乙型和丙型)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大部分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常显HBsAg阳性,其阳性率高达76.7%。
2.慢性酒精中*:在欧美国家因酒精性肝病引起的肝硬化可占总数的60%~70%。
3.营养缺乏:动物实验表明,饲喂缺乏胆碱或蛋氨酸食物的动物,可经过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
4.*物中*:某些化学*物如砷,四氯化碳,*磷等对肝长期作用可引起肝硬化。
5.药物性肝炎肝硬化:长期服用一些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可以引起肝硬化。
肝硬化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进行性纤维化。正常肝组织间质的胶原(I和Ⅲ型)主要分布在门管区和中央静脉周围。肝硬化时I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明显增多并沉着于小叶各处。随着窦状隙内胶原蛋白的不断沉积,内皮细胞窗孔明显减少,使肝窦逐渐演变为毛细血管,导致血液与肝细胞间物质交换障碍。
肝硬化的大量胶原来自位于窦状隙(Disse腔)的贮脂细胞(Ito细胞),该细胞增生活跃,可转化成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初期增生的纤维组织虽形成小的条索但尚未互相连接形成间隔而改建肝小叶结构时,称为肝纤维化。如果继续发展,小叶中央区和门管区等处的纤维间隔将互相连接,使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改建而形成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