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29-30日,中国共产党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医院第二次代表大会如期举行,党委书记李志在大会上作了《党建引领促发展凝心聚力绘新篇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医、中西医医院而奋斗》主题报告,对医院过去四年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未来四年的发展进行了科学谋划。
近年来,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医院(简称: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方针,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作用,在医院变迁、变大、变强的三次创业之路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第一次创业变迁之路
红色“领航”医院事业前行方向
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视察泸州医学专科学校(现西南医科大学)时题词:“继承祖国医学遗产,学好现代医学科学,为广大人民服务”,医院中医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数十年来,医院几经迁建更名,医院第一次创业的历史轨迹。
——玄滩,奠基。年,为贯彻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精神,泸州医学专科学校开办了玄滩、医院;年,医院合并为泸医院。
——忠山,进发。年,“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年,医院更名为泸州医学院医院,并于次年从玄滩迁至泸州忠山,整医院中医科、泸州医学院中医系的资源,共同组建成为泸州医学院医院(现西南医科大学医院),编制床位张。人就此扎根忠山,开启了第一次艰苦创业的历程。年,医院通过“医院”评审。
——城北,跨越。-年,医院为了突破发展瓶颈,先后在泸州城北新区购地67余亩,拟建设城北新院。年,党的十七大明确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和“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乘着政策的东风,医院城北新院建设工程破土动工,为医院的第二次创业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创业变大之路
医院综合实力
—年,是医院从小到大的第二次创业时期。年,医院迈出忠山,城北新院门急诊先行开诊;年,医院城北新院第一住院楼整体运营;年,第二住院楼投入使用;年,第三住院楼正式开诊。这十年间,医院年门诊人次从29.7万增至万,年住院人次从1.4万增至6.8万,职工人数从增至人,编制床位从张增至张。
在党和国家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不断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的政策背景下,医院以“名医、名科、名药、名院”的四名战略为抓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医院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实现了从小到大的第二次创业目标。
——名医队伍日益壮大。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既是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医院实施“名医”战略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医院通过内培外引和建机制、定目标、强激励、重考核,形成了一支日益壮大的名医队伍。医院现有高级职称专家余人,硕博士余人,硕博士导师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1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1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2人,四川省名中医33人,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名医)1人,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省级名中医工作室19个,聘有世界范围内专兼职教授余人。
——名科集群渐具规模。医院以名医带动名科建设,一是积极引进学科技术带头人,二是不断完善专科建设激励和考核机制。目前,医院现有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3个(肝病、脑病、肾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脑病科、肾病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5个(脑病科、肝病科、耳鼻咽喉科、肾病科、重症医学科),四川省中医重点专科及建设专科(专病)19个。
——名药优势不断发挥。作为四川省首批制剂能力建设单位之一,医院先后研制了院内制剂65种,其中纯中药制剂59种,有17种在全省医疗机构调剂使用。年,医院在泸州市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购地23余亩,拟建“区域中医药院内制剂研究转化中心,项目建成后,医院及周边地区医疗机构的制剂研究、生产和转化能力。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医院研制的“新冠0号”“新冠1号”等中药制剂为新冠肺炎防治发挥了积极作用。
——名院品牌逐步彰显。年,医院通过三甲评审;年,医院整体搬迁至城北新院,并牵头成立“泸州市中医医疗集团”,吸纳川滇黔渝等地医疗机构家,截至年共有成员单位余家;-年,医院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年,医院在医院绩效考核全国排名第34名,首次国家中医特色优势与科技影响力排名第43名。
第三次创业变强之路
医院发展最新蓝图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也是西南医科大学建校70周年,更是医院“十四五”开局之年,医院正式开启由大变强的第三次创业。
凝心聚力,党的建设扎实推进。近年来,医院党委扎实各项党建工作,进一步凝聚人心,抢抓机遇,医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政治建设不断提升。医院党委通过各种会议、支部学习提高日等途径,利用各类宣传阵地,组织全院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思想建设持续深化。医院党委定期组织中心组学习、党内组织生活会;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社会医院精神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医院文化建设,医院成功获批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医院党委按照“应建尽建”要求,以科室为单位成立党支部;坚持实施“双带头人”制度,扎实开展“双培工程”;进一步加强干部素质能力培养,共培训干部余人次;四年来,共发展党员余名。医院多次获得泸州市和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纪律建设取得实效。医院党委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近年来,医院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建立了干部廉政档案;科学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对议事决策、干部选任、重点工程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
——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医院党委切实发挥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修订了《党委会议事制度》和《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新增《大额资金审批及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职责余项,修订60余项。
科学谋划,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国共产党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医院第二次代表大会顺利结束,会上,医院党委响亮提出了“”发展战略。未来四年,医院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内涵式建设为主线,通过全面实施“”发展战略,医院从大变强的第三次创业新征程。
——一个战略目标: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医、中西医医院。
——两大战略任务:创建中西医博士点和全面推进内涵建设
——六项重点工程:党建文化引领工程、医院治理工程
医疗服务提升工程、学科科研突破工程
人才培养提质工程、对外开放合作工程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的征程已经开启,新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医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中国共产党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医院第二次代表大会”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接续奋斗,勇毅前行,为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医、中西医医院而努力奋斗!
文/马艳萍张小玉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