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医院建设,先后分两期遴选了50医院进行重点建设,省财政统筹安排投入亿元予以支持。经过近3年砥砺深耕,已经结出累累硕果。
在年发布的医院绩效考核中,广东省整体排名跃居全国第4,较上一年度提升了7名;医院独占两席,医院医院2医院首次获评最高等级A++。
目前各医院建设进展几何?年,它们将医院高质量发展,如何为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护航?受省医改办委托,《人之初》杂志、广东卫医院的党委书记、院长回顾过往、展望未来,让我们一起倾听来自“登峰者”的声音。
党建引领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医院党委书记
在乡村全面振兴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之下,医院党委立足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党建为主线促进人员下沉、资源下沉,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分级诊疗新模式。
我院以镇卫生院党组织为支撑点,52个党支部向下延伸,与个乡村卫生站建立了连心站,结成帮扶对子;党小组与村困难户建立连心户,党员与困难群众建立连心卡,医院专家取得联系。通过这一联动方式,不仅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也解决了基层群众的日常就医难的症结。
通过落实连心站制度,将驻点服务、义诊带教、学习培训、双向转诊和免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制度化,将技术帮扶与管理帮扶相融合,让党员常态化聚集基层、服务一线,变外部输血为内部造血。年至今,我院共为基层开展讲座带教70场次、联合送医送药83次、培训乡村医生人次,提升基层卫生机构救治能力。
同时,医院党委抓住信息化发展,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搭建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等,实现检查在基层、诊断在总院,畅通总院和分院资源流转渠道,促进医疗资源均衡优化发展。截至目前,已为基层出具心电图诊断报告多份、影像诊断报告多份。将远程会诊直通乡村卫生站,搭建起了“省-市-区-镇-村”五级互联网诊疗体系,乡村医生通过手机APP随时可与我院专家视频会诊。
不仅如此,我院将医疗级智能心电、血糖、血压设备投放到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填补了基层技术空白,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手段,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医生上下流动、患者双向转诊。年至今,我院信息帮扶系统签约乡村医生81人,网上预约检查余人次,预约治疗余人次,预约挂号13万余人次,双向转诊余人次,医院发展与惠民服务同频共振,让党建工作更有温度、更有力量。
近年来,我院还先后邀请30多名医院文化建设讲座,利用党史报告会、参观教育基地、老党员讲院史、医家大讲堂等活动形式,使人文融入医学,让医学回归人文,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有人情味的医学服务。
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
谢军医院院长
医院自年7月入选广东省第医院医院以来,围绕技术、科研、人才、学科、制度、示范等建设任务主动作为、加速发展,医院建设,成果显著。
我院建立领军带头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引进培养高端人才。签约钟南山院士团队,聘任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何建行为荣誉院长,柔性引进国际知名心血管专家林延龄教授作为阳江市心血管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招聘肿瘤科、重症医学科及肝病科等专业博士13名,目前拥有博士17名(其中8名为博士后)、硕士名、硕导15名,培养在职在读博士7人。
我院强推科研,建设平台。年以来,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建成阳江市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精准医学检测中心等,于年12月成功备案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正式具备开展II-IV期药物临床试验的资质。此外,检验科成为粤西地区首家通过ISO《医学实验室质量与能力认可准则》的医学实验室。
我院打造强科,提升技术。成功创建治未病科、中医脑病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过中国医师协会PCCM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认证,入选医院最强科室推荐名单,成功打造国家高级卒中中心,通过中国胸痛中心的评审认证,年获得全球超声无创治疗良恶性肿瘤技术产业化临床示范基地授牌。
我院依靠信息支撑,提档升级。自年成为省内首批、医院以来,已完善线上问诊、云药房、医院展示中心、处方外配等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服务。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及国家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五级评审,成为率先完成两个等级指标的12医院之一。
接下来,我院将继续医院,打造区域医疗中心的战略目标,医院建设工作。具体而言,将推进市心血管中心及市呼吸医学中心的建设,继续加强七大急危重症中心建设;建成中心实验室、实验室配套动物房等科研平台,提升科研水平;争取与国外高水平医疗机构联盟合作,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美化就医环境,完善配套设施。
编辑
杨璇周艳梅责编
张秀丽
通讯员
廖兆军高鹏飞
来源
《人之初》杂志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