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现在头很痛,医院看看。”12月20日晚21时,医院急诊科电话响起,电话那边传来了一位青中年男性的声音。
“痛了多久了呢?头部有受过外伤吗?”分诊护士继续询问。
“没有外伤,我们家里正在烧碳取暖,但是我有开窗通风的。”
“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了,请立即拨打来医院就诊!”
半小时后,拨打电话的男子,也就是王先生,带着妻子、儿子、弟弟一起来到了医院急诊就诊。
原来,王先生家住城西附近,天气寒冷,一家人在家中烧炭取暖,且只开了一条细缝通风换气。经过6小时左右,一家四口陆续出现头晕头痛及恶心等不适症状。
急诊科李怡茜医师立即接诊,第一时间为王先生一家安排了检查。经查验,王先生一家确实为一氧化碳中毒,血液中最高碳氧血红蛋白达到了18%,几位都有程度不等的头痛症状。经过康复科潘佳飞医生会诊后,王先生一家做上了高压氧治疗,经过积极治疗,几位患者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均降至正常,头痛症状也明显缓解。
随后,康复科汪亚群主任详细为患者讲解了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方案,坚持高压氧治疗,能有效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的发生。
每年冬季关于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近期天气寒冷,除了“烧炭取暖”,在相对密闭的室内吃木炭火锅、烧烤、围炉煮茶,紧闭门窗用燃气做饭,在密闭的车库或停车闭窗吹空调等,看似平常的行为,都有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元凶”。
当我们用煤炉、火墙、炭火盆、燃气取暖器等方式取暖时,燃烧不充分就会产生一种闻不出、看不见的气体——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中毒有哪些表现?
1.轻度中毒:头痛、眩晕、心悸、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等。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10-30%。
2.中度中毒:意识障碍,浅至中度昏迷,亦可出现抽搐及病理反射。皮肤和黏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30-50%。
3.重度中毒: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一般会很快死亡。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50%。
医院急诊科韩芳主任介绍,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一氧化碳认识可能存在一些误区,需要重视。
误区一:只有烧煤才会引起中毒
实际上,凡属含碳的燃料,无论是烧汽油、煤油、普通木炭,还是“环保炭”!在缺氧而不能充分燃烧时,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误区二:没有煤烟、臭味不会中毒
一氧化碳本身是无色无味的,很难让人察觉,如果此时门窗紧闭形成密闭空间,人在里面极易一氧化碳中毒。在家烧木炭取暖时,睡前应将其熄灭并移至室外。
误区三:门窗上有缝隙不会中毒
空气比重为1,一氧化碳比重为0.,如果门窗缝隙处于低处,一氧化碳也不容易排出。
误区四:装了烟筒或风斗不会中毒
若遇大风倒烟、烟筒被堵塞等情况,一氧化碳排不出或排量少,也会发生中毒。而许多家庭使用旧风斗,或风斗过小、安装高度不够等,一氧化碳排出不畅,也能引起中毒。
误区五:炉边放盆清水可预防中毒
科学证实,一氧化碳极难溶于水,并不能起到预防效果。
误区六:一氧化碳中毒治疗后,症状消失等于彻底痊愈
部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经过数天或数周的无症状期(假愈期),可能再次出现以急性痴呆为主的神经精神症状;或患者在急性期意识障碍恢复正常后,经过“假愈期”,突然出现脑功能障碍。以上情况被称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经治疗出院后须对此予以重视,若出现类似情况应立即就医。
医院提醒,当发现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打开门窗,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物。如发现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做心脏体外按压。患者应保持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加重氧的消耗。对于中重度病人,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早医院进行治疗,通过高压氧舱可以促进一氧化碳的排出。
记者:韩帅
通讯员:李怡茜吴登轩
审核:主编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