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嗜酒十余年,六旬婆婆险失肝
TUhjnbcbe - 2025/2/22 17:09:00

极目新闻记者廖仕祺

通讯员李林牧詹文雪

近日,65岁的李婆婆(化姓)因为长期饮酒给自己酿成了“苦果”,医院确诊患上了严重的酒精性肝硬化,险些失去了肝脏,在该院消化内科医护团队的努力之下才最终控制住了病情。

李婆婆今年65岁,是一名聋哑人。据李婆婆的女儿刘女士(化姓)介绍,李婆婆有长期饮酒的习惯,最近,刘女士在一次回娘家的时候突然发现,李婆婆的肚子比以前大了近一倍,而且总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两条腿也像充了气的气球一样,刘女士赶忙将李婆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经检查,李婆婆被确诊为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医生发现李婆婆的转氨酶是正常值上限的20多倍,胆红素远超正常值上限的15倍,还有严重的肝腹水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随时有可能因为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感染等情况而危及生命。情况紧急,经过抽腹水、护肝、输白蛋白、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后,李婆婆病情才得到有效控制。

专家正在查房

刘女士告诉医生,由于母亲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进行语言交流,便经常通过喝酒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正所谓“借酒消愁愁更愁”,这一喝就是十几年。年时,李婆婆就被确诊过“酒精性肝硬化”,也多次因酒精性脑病、戒断综合征住院治疗,但李婆婆始终管不住嘴。“她几乎每天会喝个三四两白酒,我父亲也是聋哑人,以前和父母亲住在一块的时候还能管管她,现在我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对母亲的关照也有所疏漏。”说起这些,刘女士内疚不已。

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何小谷主任表示,像李婆婆这样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首先要戒酒,戒酒能减少肝脏的进一步损伤,目前主要是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另外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肝脏CT等指标,有异常或身体感到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方向明介绍,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能增加酒精性肝病的风险,比如长期大量酒精摄入、营养不良、遗传因素以及性别因素等。酒精性肝病分为三个阶段: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注意饮食,饮食上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饮食为主,在没有肝性脑病的前提下可以多吃一些蛋白质;如果患者已经进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饮食上一定要吃软的食物,不能吃太坚硬的食物,比如坚果类食物,否则可能会划破曲张的静脉,引发消化道出血;其次,酒精性肝硬化的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要熬夜,同时避免情绪激动,定期复查。

(医院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1
查看完整版本: 嗜酒十余年,六旬婆婆险失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