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东郊的李女士发现6岁的儿子面部表情特别丰富,起初以为孩子是模仿影视动画片做怪动作开玩笑,没有在意。但孩子的情况越发严重,甚至影响到课堂纪律。医院检查才知道孩子是患上了抽动症,所幸治疗及时,孩子情况明显好转。在此医生也特别提醒,抽动症应早识别、早就诊,此外家长不必过多忧虑,该病不会影响孩子智力。
“我家儿子之前断断续续会眨眼、皱眉,本以为是逗趣开玩笑,时间一长发现孩子这是不自主的行为。老人就以为是看电视、玩iPad造成的视疲劳,就让孩子多休息,也没当回事。”李女士告诉记者。很但快,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就被老师叫了几次家长。原来,李女士的儿子在学校不仅“挤眉弄眼”出现很多怪动作,还出怪声,已经影响到课堂纪律。李女士这才急忙带着孩子医院,孩子被诊断为抽动症。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孩子的情况比以前明显有了好转。
对于很多家长的疑问,医院脑病八科主任郭延昭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抽动的部位、形式、频率等,当然不要让孩子觉得被一直盯着,以充分了解引起患儿抽动症状加重或减轻的因素,为医生提供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依据。如果确诊该病,应给孩子提供相对安静的居室环境,会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比如不要大声播放摇滚乐、打击乐,可适当播放柔和的小夜曲、古典乐等,引导孩子不要贪玩电子游戏和观看恐怖影视剧。尤其对抽动症患儿的管教应当像普通儿童一样,应耐心说服教育,千万不要打骂或体罚;对于秽语患儿,要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文明语言。
由于抽动症状的发生本身容易给孩子带来情绪上的紧张、焦虑和自卑感,而这些情绪又会加重症状,家长如再指责,这等于雪上加霜、恶性循环。所以对于孩子的抽动症状,郭延昭主任表示,家长们尽量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么家长在孩子出现症状时应该做些什么?郭延昭建议试试心理转移法,比如让孩子帮忙取个东西、或者和孩子一起做点轻松愉快的事,慢慢会发现通过有目的的肢体活动,既缓解了孩子的紧张情绪,不会加重抽动症状,也改善了家长的焦虑心情。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张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