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TUhjnbcbe - 2024/7/30 17:30:00

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颅内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两大类。

前者来自颅内各种组织结构;后者则为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而来,或直接侵入。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2%,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按我国年龄调整病死率为1.74/10万,肿瘤的好发部位及病理性质与发病年龄有一定的关系,部分肿瘤的发生也似与性别有关。颅内肿瘤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学说,但每一种学说仅能解释某些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很多,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年或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方法。这一分类方法的前提是每种类型的肿瘤都来自一种特定细胞的异常生长。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与相应的细胞类型相对应,新的分类方法可以指导治疗和预测预后。同时,WHO的分类法对每一种肿瘤提供了分级系统,每一种命名的肿瘤都有单一的明确的级别。主要的分类包括神经上皮性肿瘤、脑神经和脊神经肿瘤、脑膜肿瘤、造血细胞肿瘤、生殖细胞肿瘤、囊肿和类肿瘤病变、腺垂体肿瘤、肿瘤的局部扩散、转移瘤。

(一)神经上皮性肿瘤

1.星形细胞瘤

(1)CT表现:浸润性生长的星形细胞瘤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区,其CT值多为20Hu左右,肿瘤与周围水肿不易区分。病变的边缘多不规整,占位效应和病变范围大小有关。肿瘤体积越大,其占位效应越明显。此类肿瘤分化较好,内部的血管结构亦较完整,故增强扫描一般无强化。约15%星形细胞瘤内可见斑点状钙化灶。

囊性星形细胞瘤平扫时为境界清楚的囊性低密度影,肿瘤的实性部分或壁结节为类似于脑实质的等密度影.常见瘤旁水肿,占位征象较明显.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实性部分中度强化,小脑半球囊性星形细胞瘤须与血管网状细胞瘤相鉴别.前

者发病年龄较小,瘤结节呈中度强化;后者则发病年龄离于前者,瘤结节强化十分明显.

(2)MRI表现:MRI检查见肿瘤呈长1;和长T2,信号表现,即在T1加权像上为低信号强度,在T2加权像上为高信号级度,肿瘤信号的均匀程度视其内部结构而定,可均匀成不均匀,.增强扫描,浸润性生长的星形细胞瘤一般无强化或仅有轻微的斑点样强化:囊性星形细胞瘤则可见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3)鉴别诊断

①脑梗死:星形细胞瘤常可同时累及一个或两个脑叶,其CT、MRI表现有时与脑梗死表现相似,鉴别要点为脑梗死的低密度影均位于脑动脉分布区内,一般不会跨越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分布区。其次,脑梗死多为楔形改变,而星形细胞瘤则形态不规整,临床病史和CT、MRI复在亦有助于鉴别.

②急性脑病:小儿急性脑病(acuteencephalopathy)可表现为双侧丘脑肿大,其形态和信号强度类似低级星形细胞瘤,增强扫描无变化.急性脑病经抗病毒治疗后双侧丘脑肿大可逐渐恢复正常,两者鉴别点在于急性脑病引起双侧丘脑肿大的边缘模糊,脑积水较轻;而胶质瘤边缘相对清楚,脑积水明显.

2,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1)CT表现,平扫见肿瘤多表现为不规则形低密度区,密度尚均匀,邻近的脑室、脑池或脑沟可见受压变形,病变的边缘多欠清晰,增强扫描可见环形或非完整的环形强化影,环壁厚度均匀,偶见高密度钙化影.

(2)MRI表现:MRI检查见肿缩呈长T1和长T2信号,肿瘤内部信号多不均匀,偶有小灶性囊变或坏死。肿瘤周围可见中度的水肿,邻近的脑室常意受压变形,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呈完整或不完整的环形强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强化的壁一般较薄,厚度也较均匀.

(3)鉴别诊断:脑脓肿有时可有上述CT或MRI表现,但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相比,其壁更薄和均匀,灶旁水肿亦更明显。

3.胶质母细胞瘤

(1)CT表现,平扫多表现为混杂密度影,肿瘤内部常见囊变、坏死的低密度区,亦可见斑块状高密度出血灶,肿瘤边缘模糊不清,瘤旁水肿明显,占位征象多比较严重,增强扫措一般呈不规则花环样强化,环壁厚薄不均.

(2)MRI表现:平扫时,胶质母细胞瘤表现为信号不均匀、形态不规整、边缘欠清楚的长T1和长T2异常信号影,瘤旁水肿一般比较重,邻近脑室可见

明显的受压变形以及移位,肿瘤内灶性坏死和出血比较常见,增强扫描肿瘤多呈不规则花环样强化.

(3)鉴别诊断:转移瘤-胶质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与单发巨大的转移瘤表现相似,两者在CT和MRI影像上不易区分.前者病程较长,因此可引起蝶鞍扩大,鞍背变薄等颅内压增高的征象:后者由于发病急,故无长期高颅压所致的骨改变

4.少枝胶质瘤

(1)CT表现:CT平扫多表现为混合密度影,边缘常不甚清楚,钙化灶多为弯曲条带获、管状或斑块状,肿瘤内部低密度影为囊变区.当瘤内有出血时则在CT图像上为稍高密度影。肿瘤的实性部分多为等密度影,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到中度不规则强化,边缘尚清楚。

(2)MRI表现:平扫时,少枝胶质瘤多表现为信号不均匀、形态不规整的长T1和长T2异常信号.

由于钙化灶的存在,因此,少枝胶质瘤与星形细胞瘤增相比,其内部更不均匀,肿瘤边缘一般尚清楚,常伴有轻到中度的瘤旁水肿,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实质部分有轻到中度不规則条块状或不完整花环样强化影.

(3)鉴别诊断:星形细胞,-----个别少枝胶质瘤可表现低密度影,CT影像上不易与星形细胞瘤区别,当发现位于脑表面皮质的低密度区,而病变范围又较小(一般为2cm左右),要考虑到少枝胶质瘤的可能性。

少枝胶质瘤的钙化发生率远较其他胶质瘤高.

但对其诊断价值不能过分强调。呈形细胞瘤尽管钙化发生率较低,但由于肿瘤发生率高于少枝胶质瘤,故在日常CT检查中,发现钙化不能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但管状或条带状钙化常见于少枝胶质瘤.MR影像上很难显示钙化灶.多数情况下星形细胞瘤主要位于皮质下,少技胶质瘤则多靠近脑表面。有时在T1加权像上可见肿瘤内部有管状或条带状更低信号影时,多可提示为少枝胶质瘤所特有的管状或条带状钙化灶.此点有助于MR的鉴别诊断。

5,室管膜瘤

(1)CT表现,平扫描见肿瘤多呈菜花状的混杂密度区,偶见高密度钙化影,脑室形态依肿瘤的位置而有所不同,当肿瘤位于四脑室时,一般在瘤周可见残存的脑室(低密度脑脊液影),侧脑室肿瘤则可引起脑室局部扩大,增强扫描多呈非均匀性中度强化。

部分室管膜瘤可发生暗实质内,以顶枕叶为多见,其CT特征为较大的实性肿瘤伴一较大的囊变区,增强扫描示安性部分中度强化.

(2)MR1表现:MRI检查见室管膜瘤多呈圆形等T1或稍长T1以及长T2信号影,肿瘤内小囊空坏死较常见,增强扫描肿瘤多为非均匀性中度强化.偶见室管膜瘤位于脑实质内,且常常位于顶枕叶。肿瘤一般为实性,常常伴有囊变,囊变区即可位于瘤内,也可位于瘤外,增强扫描,肿瘤的实性部分呈中度强化。

①脉络丛乳头状瘤:脑室内室管膜瘤的主要鉴别诊断为脉络丛乳头状瘤。幕上室管膜瘤患者年龄偏大,四脑室室管膜瘤患者年齡偏小,与脉络丛乳状状瘤的发病年龄,部位的关系正好相反,脉络丛乳头状瘤囊变坏死区少见.钙化灶亦较大。

.②髓母细胞瘤,第四脑室室管膜瘤主要与小脑蚓部的髓母细胞瘤相鉴别,有时两者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以及强化的幅度都无明显差异。根据笔者的经验,第四脑室内的室管膜瘤受重力作用的影响常常向下方生长,而髓母细胞瘤则多向后上方生长,

6,髓母细胞瘤

(1)CT表现:平扫于颅后窝中线可见圆形或卵圆形高密度影,边缘一般较清楚,部分病例可见斑点样高密度钙化灶和较小的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肿瘤呈均一性中度强化,边缘清楚。瘤旁水肿一般较轻,四室多受压呈“一字形前移,幕上脑室可见明显扩大.

(2)MRI表现:中线部位(第四脑室和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多为圆形实性肿块,边缘清楚,肿瘤内可见低信号囊变、坏死区较常见.MRT1加权像上肿瘤多为稍低信号,边缘清楚,肿瘤内可见低信号囊变、坏死灶:T2加权像肿瘤为稍高信号或高信号,肿瘤位于第四脑室时,肿瘤侧边多可见残存脑脊液信号,

当髓母细胞瘤发生在小脑半球时,肿瘤常常位于皮质.MRI检查T1加权像见肿瘤靠近小脑表面部分为实性等T1或稍低T1信号,肿瘤内侧小脑深部则多可见低信号囊变坏死区和瘤旁水肿。第四脑室常常受压变形移位.T2加权像见肿瘤实性部分为等信号,肿瘤内侧囊变坏死区和水肿带显示为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为脑回样、均匀性中度强化.

①室管膜瘤:成年人四脑室室管膜瘤少见,其影像学表现与髓母细胞,相似,鉴别诊断较困难.当室管膜瘤较大时,肿缩常常沿侧孔成中孔生长,此点在鉴别诊断时应引起注意,室管膜瘤的钙化、囊变和坏死灶比髓母细脑瘤常见,边缘多呈分叶状且边缘不规整,髓母细胞瘤的位置常较室管瘤高多延伸至上蚓部和幕切迹处,而室管膜瘤多经四脑室向枕大孔区生长。

②脑膜瘤:小脑半球髓母细胞幢多靠近小脑表面,MRI信号强度与脑膜瘤相似,再结合成年人发病的临床特点,常常被误诊为脑膜瘤。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好发于中年女性,脑膜瘤是一脑外肿瘤,肿瘤边缘一般较清楚.MRIT2加权像上常可见肿瘤边缘有一低信号“假包膜存在.增强扫描偶可见邻近脑膜强化,即“鼠尾”征.

髓母细胞瘤是一脑内肿瘤,尽管肿瘤靠近小脑表面,但仔细观察MRI影像表现,肿瘤边缘无假包膜”存在,此外,脑膜瘤的强化幅度一般较明显,而小脑半球髓母组胞瘤多表现为中度或轻度强化.

③星形细胞瘤:小脑半球的星形细胞瘤见于皮质下,多为囊性或浸润性,囊性星形细胞瘤以“大囊小结节为特点,壁结节可见较明显的强化,浸润性星形细胞瘤边缘欠清楚,增强扫描一般不强化.

④转移瘤,小脑半球单发转移增以皮质下多见,瘤旁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强化较明显。

1
查看完整版本: 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