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浙江公安」
本期嘉宾:
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
总队长陈斌
主持人:近年来,通过《湄公河行动》、《破冰行动》等缉毒题材的影视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禁毒工作的艰辛与凶险。那在现实中,缉毒工作真的是像在影视作品当中,这样危险吗?我们的禁毒民警又是如何践行“三能”重要指示精神呢?
陈斌:应该讲远比影视作品来得凶险的多。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胡建江同志,年带队缉捕一名毒贩,遭遇了身高1米85、体重近斤的毒贩,展开殊死搏斗,不幸左上臂被贯穿。他忍住剧痛,奋力追赶多米,拼尽全身最后一丝力气,扑倒毒贩。失血达到两千三百多毫升,相当于一个人体正常血量的三分之一。
去年,我出差途中又专门去看望胡建江同志,他的左手还未完全恢复正常功能,大热天握着他的手还很冰凉。
省委、省政府、省禁毒委和公安厅党委高度重视禁毒工作,每年从全社会遴选表彰一批最美禁毒人,目的就是要弘扬英模精神、激发正能量。他们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践行着“三能”重要指示精神,是“危急时刻能豁得出来”的身边榜样和杰出代表。
主持人:陈总,都说戒毒很难,经常听说“一次吸毒终身戒毒”。那我们是如何将“三能”重要指示精神融入到戒毒工作当中,帮助吸毒人员戒毒?
陈斌:戒毒确实比较难。除了依靠吸毒人员及其家庭自身努力外,还要有强制隔离戒毒所“园丁”们的辛勤劳作,有广大禁毒社工默默无闻的付出,更要靠全社会的通力协作。
戒毒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有的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自主创业,吸纳来自全国有吸毒史人员到他们的企业就业,从原来的吸毒者变成了禁毒的志愿者。他们不仅是曾经的违法者,也是脑病患者,更是毒品的受害者。
在此我呼吁全社会:多一点宽容,少一些歧视,共同营造更加有利于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软硬环境,积极投身到这件功德无量的义举善举当中来。
主持人:确实,只有我们把日常的禁毒工作做细做实,做到“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才能够不让毒品问题成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绊脚石。我们注意到今天采访的地点比较特殊,是国家毒品实验室浙江分中心,满满的科技感,陈总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下?
陈斌:在我身边是一台我们实验室的一个重器,叫液质联用仪。目前我们可以用它对居民生活污水的毒品含量进行分析,从中检测海洛因、冰毒、大麻等常见毒品,包括合成大麻素等新型毒品。我们的精度达到纳克级,也就是10的负9次方。打一个比方:我们在西湖中倒入5克冰毒,从理论上这台设备也能检得出来。
当前,我们正全力构建监测网络,我们想通过这个网络能够实时对毒品(滥用)进行监测,努力实现无感监测,精准评估毒情。
我们楼下还有一个重器,它叫核磁共振波谱仪,主要功能是对未知物实现结构解析和成分分析,主要是运用在预防和打击新精神活性物质这个领域。
同期,我们也建设国家禁毒大数据浙江中心,探索通过大数据手段来遏制和打击新兴的互联网涉毒犯罪。
在此,我也正告那些企图来浙从事涉毒违法犯罪的人:
在浙江,你若伸手,必定出丑!
主持人:看来科技也成为我们禁毒工作“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的一大利器。刚才陈总您提到了新型毒品,现在我省这方面的形势怎么样,我们要怎么应对?
陈斌:新型毒品伪装性、诱惑性强,演变速度快,在我省呈现蔓延趋势。青少年群体社会阅历浅,是易感群体,也是我们预防教育的重点人群。
根据副省长、省禁毒委主任、省公安厅厅长王成国关于“防为主、打为要、治为基”的指示精神,我们立足防,在教育部门大力支持下努力实现“三进”,即禁毒知识“进中考、进课堂、进教材”。同时,我们也动员组织了2多名禁毒讲师团,实现六进,把教育预防工作推向前台。
你可能喜欢
全媒体记者
董文骐
通讯员
华敏应轶
视频统筹
麻雪莲
拍摄
牛利成楼欣宇
剪辑
潘之嫣舒雨沁
编辑
董文骐任锡丹
点个在看!鼓励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