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HE)又称为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以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因。
肝性脑病昏迷有这两个学说
1.氨中毒学说氨是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的产物,正常情况下血氨的生成与清除保持动态平衡。血液中的氨主要来自胃肠道、肾和骨骼肌,而胃肠道是氨进入身体的主要门户。绝大多数来自肠道的氨,在肝经鸟氨酸代谢,合成尿素而解毒。当肝功能衰竭时,肝将氨合成尿素的能力减退,或门体分流存在时,肠道的氨未经肝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使血氨升高。故消化道大出血或摄取大量动物蛋白时,氨产生增多,可诱发肝性脑病。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在于使三羧酸循环受阻,ATP生成减少而消耗过多,干扰了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影响脑细胞的兴奋性而昏迷。
2.假性神经递质学说食物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等,经肠菌脱羧酶的作用分别转化为苯乙胺和酪胺。正常人这两种芳香胺在肝脏被单胺氧化酶分解清除,在肝功能衰竭或有门体分流时,血中这两种胺增多,进入脑组织增多,在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细胞内,经β-羟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这两种物质化学结构与正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相似,因此称为假神经递质。当假神经递质被脑细胞摄取并取代突触中的正常递质,则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唤醒功能不能维持,出现昏迷。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或肝癌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处于肝性脑病昏迷期,一般预后比较差,存活的时间较短,如数月。患者具体存活时间还需要根据具体病情,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判断,无法一概而论。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