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唐昊在生命面前,付出的汗水都变成了喜悦
TUhjnbcbe - 2023/6/21 19:29:00
                            

原创康复杂志康复杂志

谈起自己救治过的患者,唐昊陷入了回忆。因为各类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不计其数,如果不能对症下药,就不能救回一个鲜活的生命,所以唐昊看病总是会仔细询问患者情况,结合病史与病情实施个性化救治,用耐心和智慧打赢一场场疾病“攻坚战”。

▲视频中唐昊将告诉你如何判断慢性咳嗽的病因

启航医学路,是转折也是机遇

唐昊的家乡在江苏省阜宁县,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崇文重教、尊道厚德的家乡传统使他有着一颗慈爱之心,烽火硝烟铸就的红色土壤,孕育出他坚毅的性格。

“我走上学医的道路就像是命运安排好的。”唐昊高中的时候被物理老师评价为学理工科的“好苗子”,高考时他本来没想报考医学院校。有着强烈*队情结的父亲力主他填报两所*事院校,其中一所就是第二*医大学(现海**医大学)。唐昊被顺利录取,正式踏上了学医之路。

“参*是一个非常光荣的事情,学医对于理科生来说更是不错的选择。”在校期间的刻苦学习,带来的是学习成绩上的名列前茅,本科毕业时他因为优异成绩获得了推免资格,继续攻读研究生。在医院实习期间,唐昊凭借出色的动手能力,多次主刀阑尾切除术,受到带教老师不断的夸赞,这让唐昊萌生了在外科大展身手的想法。

年,唐昊迎来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时非典疫情暴发,学校派遣了医疗队前往北京支援,唐昊的带教老师也在其中。老师们面对疫情义无反顾,勇敢前行的模样深深地烙印在了年轻的唐昊的心中。他回忆着当时情景,颇有感触,“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很大,因为非典疫情,我了解到肺部疾病的凶险,最终选择了呼吸专科。”

博士毕业后,唐昊留在了第二医院——医院。临床治疗中不断积累经验,除了日常的临床治疗,医院“医教研战”的宗旨,将自己的时间合理分配到各个任务中。年,唐昊前往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访问学习,此后一年半的时间,他孜孜不倦地学习着国外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

科研是条漫长的旅途,学习也是,唐昊从医数十载,始终保持着求知若渴的精神。

▲唐昊随海*和平方舟号在非洲执行医疗援助任务

细查病因,从死亡线上抢回耄耋老人

年,在呼吸内科的领头人王辰院士的倡导下,呼吸内科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与国际接轨。唐昊说:“这次改名使我们的学科特点更清晰化。此次新冠病*肺炎期间,很多危重症患者出现了呼吸衰竭。对于救治有呼吸衰竭的危重症患者,我们更有经验。我们还专设有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

发生在呼吸重症监护室里的故事,数不胜数。很多高龄患者在被送进RICU前,就已经被打上了“不治之症”的标签,但唐昊不是这么想的。“高龄的呼吸危重症患者大多不是恶性疾病的终末期,可能只是因为偶发的感染导致的危重症,完全有治愈的可能。”

有一位85岁的科技工作者,患了重症肺炎,伴有严重的呼吸衰竭,从急诊室转到呼吸重症监护室,唐昊在患者病情危急的时候施行了气管插管,帮老人维持住了生命体征。进行广谱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后,效果不好,老人仍然持续高热,伴随着血小板降低、多脏器衰竭。

唐昊和团队成员们紧急开会讨论,命悬一线间如何针对患者实施治疗。结合患者的影像学和治疗反应来看,考虑有可能是少见的或者是耐药的病原体所导致的感染。唐昊给患者做了气管镜检查以及肺泡灌洗,并将灌洗液进行了病原体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是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在有针对性地使用抗感染药物后,患者的体温慢慢恢复正常。其间,患者还一度出现急性韦尼克脑病,呼吸变弱,神智不清,通过CT检查发现病因后,及时进行了针对性治疗,患者化危为安。老人已年近九十,仍旧健康的生活着。让唐昊最感动的是,老人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又很有孝心的人,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就想救我爸爸,一切都听您的,希望能全力抢救。”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会尽百分百的努力。”面对难治的危重症患者,往往要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常常整个春节假期,都能在监护室中看到唐昊忙碌的身影,他守在患者身边,实时了解患者的病情。面对新的救治难题,唐昊总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虽然辛苦,牺牲了很多休息的时间,但是这样的付出不仅让很多危重症患者化险为夷,也让唐昊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前往武汉火神山,抗击新冠疫情

年新冠疫情初始,唐昊主动报名前往武汉支援,医院第一批出发的医疗队,医院,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重症监护室内,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重度缺氧、病情危重,必须依赖人力将无创呼吸机的面罩紧紧压在患者脸部,有任何一丝缝隙,患者的氧饱和度便急剧下跌。当晚抢救的六个小时中,唐昊与一名年轻护士始终坚守在床边,无时无刻不在紧压面罩,与充满病*的气溶胶几乎零距离接触。

“当时我们的任务是全力抢救,也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不惧任何风险,不吝啬任何一种医疗手段。”身边是极富责任感的同仁,面前是配合度高、心怀感激的患者,这些可爱的人让唐昊的精神压力小了很多,将所有注意力转到抢救上。与此同时,为了探寻哪些新冠患者会转为重症,唐昊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也因此被评上了年度上海市优秀抗疫医师。

唐昊介绍,相比年的疫情,现在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危害大大减弱,危重症病例的比例也明显降低。“要用科学的态度面对新冠病*,不忽视,不恐慌。”

坚持精准医疗,惠及更多患者

唐昊知道身为医者,只有不断提升诊疗水平,才能让更多患者受益。“临床是基础,但医学的进步,更多的是来自于医学基础研究中的创新与突破。”他在肺癌与哮喘这两类疾病的研究中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开展临床研究,提供更多的疾病诊治的循证医学证据,让患者得到精准治疗。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现有的高精度CT技术给肺癌的早期筛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治疗手段也让晚期肺癌患者生存率大大提高。针对一些罕见突变靶向的肺癌患者,医院开设了肺癌罕见突变门诊。从起,靶向治疗逐步在临床上应用,进一步减少了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唐昊团队针对肺癌患者不同的突变靶点,开展精准的个体化治疗,让罕见突变的肺癌患者也能得到治疗,这也是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设这个门诊的初衷。

有一名肺鳞癌患者早期因经济条件受限延误了早诊早治,较差的身体状态让他一度失去了治疗和生活的信心。唐昊为患者及其家属客观详细地讲解了目前肺癌系统治疗的巨大进步,告知其仍然有机会获得较长的生存期。最终,患者和家属选择了积极配合诊治。患者肺癌组织的基因检测显示,没有靶向治疗的指征,但提示可能会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唐昊和家属最后敲定了副作用较小的免疫单药治疗方案,通过6个周期的免疫治疗,患者的肺部病灶明显缩小,治疗效果非常好。通过唐昊与患者的充分沟通和交流以及新兴治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患者争取到了更长的生存期。“从临床的角度来说,肺癌患者5年生存就可以认为是治愈。我们通过全方位的肺癌序贯治疗和健康管理,正不断实现这个目标。”

除了针对肺癌的精准治疗,针对哮喘这一常见病症,唐昊在美国访问时,将哮喘治疗的前沿技术——支气管热成形术带了回来,用于治疗一些饱受哮喘折磨,又存在激素耐药的哮喘患者。唐昊表示,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相关设备也在临床研究阶段,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惠及更多哮喘患者。

在唐昊心中,医学的道路没有止境,他有着太多的工作需要完成,忙碌并甘之如饴。教、学、研、医,一项都不能落下,而在他前行的路上,必将有更多的生命得到救治。

唐昊

海*医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兼哮喘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曙光学者、浦江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卫生系统“新优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曾在国际权威杂志《欧洲呼吸病学杂志》《美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长期从事呼吸与危重症的医疗、教学、医院的卫勤保障工作,擅长慢性气道疾病的诊治、肺癌的个体化治疗、肺部疑难危重症的诊治及呼吸介入治疗。

康复小编

发表于今天康复杂志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昊在生命面前,付出的汗水都变成了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