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已
TUhjnbcbe - 2023/6/14 21:06:00

导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为慢性肺心病,是一种由于呼吸系统病变(包括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我国吸烟人数众多,近些年来环境污染及人口老年化逐渐加重,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在增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情况也呈现上升趋势。

01你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吗?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需高度重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及预后不良等特点,是胸肺疾病的末期严重阶段和最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其高患病率、高流行性、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低存活率、低生活质量的特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已经成为心肺疾病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心肺疾病高发的国家,所面临的防治工作严峻,调查显示我国肺心病病死率为15%,如何降低其高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次数等棘手的难题已成为临床医学科研重点问题。

根据临床证候特点,现代医家多将西医肺心病列为中医“肺胀”范畴。中医理论认为本病为肺部疾病经久不愈,首先肺脏本脏虚弱,功能失司,痰浊停留于肺系气道,而致肺气胀满,每因外邪再次侵袭诱发加重,迁延难愈,进而伤及心、脾、肾等其他脏器。痰热壅肺证是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最主要及最常见的中医临床证候之一。

02中医如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效果更佳

该病为内外合病,内有患病日久导致肺脏虚弱,痰浊停滞,外有外感六淫等邪气,每因再感受外邪复发,病程缠绵、疾病难愈;本病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发病早期首先伤及肺脏,病程日久伤及脾肾,后在病及于心,以肺、脾、肾、心脏脏腑亏虚为本;病变过程中逐渐产生的痰浊或者痰热、水饮、瘀血是标。

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或丹红注射液治疗,其疗效、心肺功能检测、通气氧合改善情况更佳。以上注射剂主要是中药丹参、川芎、红花的提取,此类药物在中医属于活血化瘀类中药,朱丹溪对该病的病机总结为“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即本病存在痰瘀互结阻碍肺气的病机,故此类药物具有活血化瘀作用,故能起效。

丹参川芎嗪能明显减轻由于ET-1(内皮素-1)导致的血管收缩、肺动脉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增长。其次有研究证明此类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抗氧化的作用。

0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该如何治疗?以下5点,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1、控制感染

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感染是诱发呼衰及心衰的主要诱因;肺心病患者大多年龄较高,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又因为反反复复多次入院治疗,治疗中运用雾化装置,甚至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等有创治疗等措施,增加了院内感染机会,若血象、胸部CT等提示感染,应当积极有效的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控制感染。

有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菌感染有增加的趋势,应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易导致二次感染的发生,若经过强有力的抗生素使用后效果不佳时,应该考虑是否合并真菌的感染,及时多次送痰真菌涂片及培养。

2、治疗呼吸衰竭

肺心病呼衰常表现为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高浓度氧疗对于合并有二氧化碳潴留患者易引起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故对于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可给予控制性吸氧。机械通气是临床增加肺通气有效且可靠的方式,除改善通气外,还可以缓解呼吸机疲劳,减少耗氧量。

无创呼吸机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II型呼衰中应用广泛,研究证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水平及呼吸状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于无创呼吸机治疗仍不能改善缺氧或意识变化者,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有利于痰液引流、改善呼吸肌疲劳。

但同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也在升高。有研究提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可以减少有创及总机械通气的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剂可减轻气道的痉挛、改善肺通气,为缓解气喘症状的常用药,目前临床常用的分为:选择性β受体激动药、胆碱能受体抑制剂、甲基*嘌呤类药物等。

气道黏液高分泌是慢阻肺、肺心病等慢性呼吸疾病的重要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因此减少气道分泌物、减轻气道黏液的高分泌状态是治疗呼吸衰竭重要有效措施。戒烟是减少气道分泌物的有效措施,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正确的咳嗽,合适的体位进行引流、背部拍击等。另外,高频胸壁震荡技术及间歇呼气末正压通气等非药物治疗,在清除气道分泌物上的有临床价值。

3、治疗心力衰竭

对于心衰的治疗,通常在积极控制感染、呼衰得到改善后,急性升高的肺动脉压力降低,右心室压力负荷降低,症状不重的心衰患者症状可以改善。若经上述治疗后仍未纠正者,可适当应用利尿药降低心脏前负荷,血管扩张药减低心脏后负荷,正性肌力药物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

利尿剂可引起水分丢失,使痰液黏稠,进一步加重气道阻塞,同时还易引起电解质紊乱,推荐一般小剂量、短疗程、与保钾排钾利尿剂联合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在扩张肺动脉同时也扩张体动脉,导致体循环血压下降,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动脉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因此血管扩张药对于慢性肺心病治疗尚不满意。

4、营养支持

慢性肺心病患者多合并营养不良(约占60%-80%)。研究证明营养不良为该病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患者长期处于慢性消耗状态,急性加重期因感染、发热等导致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增加。营养不良的患者呼吸肌力及耐力明显减弱,进一步加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呼衰不易纠正,病死率逐渐升高。可酌情选用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的方式。

5、防治并发症

慢性肺心病通常伴有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代谢紊乱、静脉血栓栓塞、各种心律失常等多种并发症,各种并发症是引起患者死亡风险增高的主要原因。病死率的增高与并发症数目呈正比例关系。所以,有效地防治该病的并发症,减少继发多脏器功能损伤的出现,对减少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西医分子机制研究表明,在肺血管重塑过程中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GF-B(转化生长因子-β)、MMP(基质金属蛋白酶)、ET-1(内皮素-1)起促进作用,NO(一氧化氮)、内皮抑制素、前列环素有保护作用。糖皮质激素、辛伐他汀、大环内酯、阿奇霉素等药物通过直接或间接抑制VEGF达到抑制肺血管重塑的作用。

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另一发生机制为低氧导致的氧化应激反应,多个试验研究提出氧化应激反应可以损害肺动脉血管内皮、加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等途径参与肺动脉重构,进而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抗氧化治疗能有效抑制这一过程,改善肺血管重塑或肺动脉高压。目前有研究证明抗氧化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性,特别是高原地区肺心病。

结语:慢性肺心病是一种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的复杂病理变化。中医药预防治疗AE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一定优势。研究证实通过中医药辨证论治,可改善临床症状评分、提高疗效、降低肺动脉高压,并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氧化应激等多靶点、多部位作用,且对全身循环,出血风险等影响较小,克服了目前西药治疗的缺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