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CSD的致病基因是全羧化酶合成酶(holocar-boxylasesynthetase,HLCS)基因。HLCS基因定位于21q22.13,全长约kb,由14个外显子组成,共编码个氨基酸,4个结构区域,分别是生物素-乙酰辅酶A羧化酶连接酶功能域,生物素蛋白连接酶功能域、硫辛酰蛋白连接酶功能域和生物素蛋白连接酶功能域。
HLCSD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时间多为新生儿期或婴儿期,涉及神经、皮肤、呼吸、消化和免疫等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单从新生儿临床表现上难以诊断,早期容易误诊。新生儿、婴儿在发病初期症状就较危重,表现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喂养困难、呕吐、腹泻、肌张力低下等,常伴有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合并酮症、高乳酸血症、高氨血症及低血糖等。皮肤表现更严重,包括面部和全身性红斑、尿布皮炎、角化过度症和弥漫性无瘢痕脱发等。治疗不及时或可出现癫痫发作、嗜睡甚至昏迷,最终导致神经系统、视力和听力的不可逆损害,甚至死亡,病死率较高。
治疗:HLCSD首选口服生物素治疗,生物素一般推荐起始剂量为10~40mg/d,在发病初期患儿常合并代谢性酸中*、高氨血症、高乳酸血症等,此时补充肉碱,避免禁食,限制蛋白质摄入,必要时给予葡萄糖供能可作为辅助治疗。大多数患儿经1~2周治疗后异常指标可逐渐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少数病例停药后可致病情反复,需长期口服生物素维持治疗。早期因误诊或漏诊导致患儿未及时治疗可因持续酸中*、脑病、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导致死亡。
图:视觉中国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