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甘肃省庆祝中国共产*成立周年“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医院*委被授予“甘肃省先进基层*组织”荣誉称号。
短短的4年间,这所具有6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医院从“破旧的工厂”到“花园式”新院区,完美“华丽转身”,彻底“新生”,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回望这用汗水浇灌的收获、以奋斗铸就的灿烂,一幅幅“中医人”奋进的画面跃然眼帘。
全方位的外部跨越,突飞猛进,震撼人心
这几年来,医院在市委市*府和市卫健委*组的坚强领导下,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务实引领下,认真贯彻“健康兰州”发展战略,全院上下凝心聚力、携手共进,通过*建引领、学科提升、精细管理、作风转变、环境改造、文化铸*等一系列综合措施,一年一个主题,一步一个台阶,爬坡过坎,弯道超车,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航船驶入快速航道,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势头。
打造“花园式”医院,逾越第一道“坎”。医院门头和出入坡道两侧墙面,建立了文化长廊。修缮了花园护栏和地坪,栽种了月季花,摆放了冬青。全方位装修装饰了住院部、门诊楼、机关楼大厅,更新了医护人员的办公家具,就医环境、工作环境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如今,置身鲜花盛开的花坛,走进窗明几净的病区,亲身感受日新月异的、医院新貌,职工脸上无不露出笑脸,洋溢着实实在在的荣誉感、成就感、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人才队伍建设,逾越第二道“坎”。医院的发展,人才是核心。“人才虽不为我所有,但能为我所用”。在这种思想指引下,院领导北上京津,南下沪粤,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不辞辛劳、不耻下问,为医院“引才”奔波。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和其第一继承人卞金玲教授,主任医师、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府特殊津贴专家、医院院长兼*委书记庞国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脉管病科主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脉管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脉管病研究所所长曹烨民,疼痛专家、定点介入疗法创始人李蕴麟等国内顶尖专家纷纷来到这片创业的热土,传经送宝、授业解惑。仅年,医院就投入人才工作经费万元,省内、外进修12人,培训学习、学术交流22人次,柔性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4人、柔性引进医疗卫生人才3人,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8名,公开招考2名。“专家请进来,经验留下来,队伍带出来”,医院自身诊疗技术得到不断提升。
学科建设,逾越第三道“坎”。坚持大专科小综合、差异性发展道路,整合资源,着力推进特色专科与重点学科建设,普通学科全面发展,重点学科重点发展,特色专科特色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人优我精”。年,成立治未病中心,已成为区域内享负盛名的“拳头”科室。年,医院开展技术协作,在省内率先传承共享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其独特的疗法、控糖的疗效,极大提升了病人就医的满意度,很多治愈出院的病人口碑相传、区域内家喻户晓。年,在市卫健委系统首个院士工作站和国医大师中医传承基地的基础上,新建成的全医院,以针为媒,针推药并用,形成学科新格局,品牌效应明显,大量病人慕名而来,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大。也是在年,整合资源,高速度筹建了脉管病诊疗中心,有效的缓解了脉管病、糖尿病科不分科、一床难求的局面,使得学科建设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服务领域更加扩大。同时,不断丰富消化镜、心脑病、介入治疗和“套管”技术、骨科、口腔科、皮肤科内涵建设,全面深刻进行中西医结合转型,实现了人性化“升级换代”医院姓“中”的目标。
精细化管理,逾越第四道“坎”。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蜕变,真正打造“病人满意、职工满意、社会满意、*和*府满意”的医院,是该院4年来一直坚持不懈的追求。刚开始,实施精细化管理没有现成的模板,就摸着石头过河,逐步完善。年开始,把精细化管理聚焦到“7S”管理上,以常态化的“7S”管理检查评价为载体,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规范工作现场秩序,营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工作环境,完全改变了医护日常行为中的诸多不良习惯,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多层次的载体抓手,大气磅礴,振奋人心
患者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才能真正获得患者发自内心的“点赞”。
在4年时间里,医院针对不同的职工群体,设计不同的载体,大力开展服务质量提升活动。年,开展了机关作风建设“十二讲”活动、临床医师队伍“三个一”活动、护理队伍“六个一”活动。年,开展了机关*员与群众中结对互助活动、临床“服务之星”评选活动、医师队伍“核心制度落实年”活动、护理队伍“人文关怀,优质服务”活动。年,优选机关作风建设载体,继续开展机关*员与群众结对互助活动;优选主题活动载体,“一名*员一面旗,*徽在岗位闪光”;优选医师队伍活动载体,开展创建“五主动”品牌活动;优选护理队伍载体,开展“五心”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年,整合、精炼主题活动经验,在全院开展“医院、奉献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当前,优质服务已经成为医院的一个品牌和文化标签,让病人有一种亲人般的感觉、回家的感觉和心情愉悦的感觉,患者一面面晶莹剔透的锦旗、一句句沁人心脾的话儿就是最好的例证。
持之以恒的文化铸*,入脑入心,深入人心
“用心工作、静心学习、耐心沉淀,做最好的自己”。面对一盘散沙、“圈子”文化和告状信到处飞的职工队伍,医院用心打动、用行示范,持续开展浸润式、融入式文化铸*活动,满足职工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医院软实力和人文素养。
大力倡导“相信每个人、依靠每个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医院宗旨、发展战略,制定了“班子有锐气,干部有骨气,职工有朝气,技术有名气”的医院精神、“个人适应科室、医院、医院适应社会”的医院口号、“病人满意、职工满意、社会满意、*和*府满意”的医院理念和《医院合格中医人标准》,全面推动“感恩祖国、感恩父母、医院、感恩同事、感恩患者”的感恩文化,树立起全院统一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现在,这些文化已经成为广大*员干部职工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在这些文化背景下,又进一步提炼总结要素要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年的主题是“凝心聚力、携手共进”,年的文化主题是“医院兴旺、我的责任”,年的文化主题是“用心工作、追求卓越”,常年围绕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凝聚精气神,提振正能量。
同时,严格标准程序,适时开展先进表彰和公开展示,突出典型引领,唤起广大职工争先创优的精神。在中国共产*成立周年之际,大张旗鼓的隆重表彰了10名“最美奋斗者”,3名“最美奋斗者”提名奖。这些就在职工身边的先进,突出的特点是:医院、医院,取得突出成绩、发挥较大作用、贡献突出力量、享有较高声誉、有深厚群众基础。
短短4年时间,医院就在区域内逐渐构建起优质诊疗服务圈,医院的发展自信、技术自信、服务自信和文化自信。市*协副主席,市卫健委原*组书记、主任杨衍佑在医院与医院揭牌仪式上动情的说道,这几年,医院的工作可圈可点,具体体现在三个“最”:发展速度最快,发展变化最大,老百姓信任度最高;四个“第一”:成立了委系统第一个石学敏院士工作站,第一个国医大师中医传承基地,医院,医院。办成了多年未办成的难事,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