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武蕾肖伟伟)人才,是医疗卫生机构、地方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面对近年来高素质卫生人才匮乏,卫生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分布不均”,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难以充分满足等突出问题,宿迁“人才强卫”任重且在即。
破解难题,宿迁“五连五强”靶向施策。把卫生人才联院强医作为人才引领服务发展“五联五强”行动的重要一环,年6月,宿迁市人才办牵头出台《关于推动卫生人才联院强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在推进人才引进力度、人才培养方式、载体平台建设等方面“刚柔并济”发力,进一步加强全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到“十四五”末千人拥有卫技人员数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构筑适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
“年以来,宿迁卫健系统深入推进卫生人才联院强医行动,抓住人才引进、培养和载体建设三个重点环节,全市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在总量、结构、质量上都有较大的提高。”市卫健委*委书记、主任张岩说,截至目前,已争取省内16医院医院,25医院与45医院结成跨市域专科联盟。全年新引进卫生人才余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余名。
机制领航,“组团帮扶”成效显
“以前一直保守治疗,现在苏州专家来了,手术在宿迁就能做了,做过感觉真好。”年12医院做完脊柱内镜手术后,市民刘女士连连为援宿专家、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医院骨伤科主任韩松和医院骨伤科点赞。
年11月,宿迁市*府和省卫健委、医院签订关于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书,由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在内的10名专家团队“组团帮扶”医院。作为此次援建专家之一,韩松来到医院,领头建设骨伤科。
“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医院在此类疾病治疗方面的空白。全新的‘苏州理念’,让我们在技术上、科研上有很大提升。”医院骨伤二科主任陈国锋说。
倾力相授,倾心相待,已经把宿迁当成第二故乡的韩松,正带领着宿迁团队向更高目标前进。“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医院骨伤科进行临床规培医生的教育,扩大科室的影响力;在医疗方面,推广医院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医院提升医疗能力。”韩松希望,在援建周期内,将医院骨伤科顺利创建为江苏省重点中医临床专科。
中医院骨伤科的大提升,可以说是省“组团帮扶”成效的一个缩影。按照《实施方案》建立新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要求,医院抓住省“组团帮扶”的大好机遇,医院工作,医院人才培养、诊疗水平、学科建设等方面工作。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面,着力打造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学术继承人、青年骨干为支撑的人才梯队。
人才队伍的“强筋壮骨”,必将为看病群众带来更多优质资源。据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院院长王谦介绍,秉承中医是龙头,西医是拳头,中西医结合是巨头的发展思路,省“组团帮扶”采取院包科的模式,重点打造肛肠科、骨伤科、脑病科、儿科、重症医学科以及肺病科,推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让宿迁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更便民的服务。
不止于医院,全方位帮扶机制正在宿迁各地加速释放利好。年12月,苏州宿迁进一步深化共建合作,两地签署了《苏州市·宿迁市卫生健康南北共建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苏州市19家医疗卫生机构与市内16家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帮扶对应关系,拓展建设跨市域的专科联盟、开展远程会诊及指导评估验收等相关工作。
厚植沃土,头雁领航群雁飞
“宿迁*府以及所在单位给了我施展才华的平台,也在很多项目上给予了支持,包括双创团队的建设,重点医学人才的评审等,对我的个人发展大有裨益。”回医院来宿迁的7年时光,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晓燕收获满满。
把才华尽情挥洒在岗位上,王晓燕带领团队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新纪录。“自从王主任加入我们以后,很多技术的运用填补了宿迁的空白,比如说我们率先在宿迁开展了esd(消化道黏膜剥离术)技术,还有pom(经内镜隧道肌切开术)技术。”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刘云云说。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把学科整体水平提高,才能更好为患者服务。”作为学科带头人,王晓燕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也持续锻造团队的“硬实力”。
能够在短时间内从主治医师拿到副高职称,刘云云说,与王晓燕的以身示范,积极派送科室人员外出进修紧密相关。如今,王晓燕所在的消化内科,共有医师19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8名,是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你看,这是患者相互介绍建立的群。在大家的推广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内镜手术,不用再到南京上海大城市去治疗,留在宿迁,在我们这里就可以完成治疗。”王晓燕说,接下来还要继续努力,不断提升学科的影响力。
鼓励加强专科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获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或重点学科的,由市财*一次性奖励50万元;获得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或重点学科的,由市财*一次性奖励万元,并设立市级医学新技术引进奖。
头雁领航群雁飞。打造患者信赖的人才高地,医院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育10名省内有影响力的名医专家、30名市内有权威的学科带头人、60名青年骨干人才,为医院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个医疗机构最根本的是把病看好,核心是推进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依赖于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医院院长汤建平说,医院年共引进全日制博士1名、硕士27名,培养省“人才”、省双创博士、市领*人才、市千名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20余名,新晋高级职称66人。
不遗余力招引人才,全力以赴成就人才,宿迁全面掀起“人才热潮”。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年以来,宿迁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积极组织开展校园招聘、公开招聘,与徐州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和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在宿迁开设办班点,对本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学历提升教育,并加强外出进修选派力度,安排余名医务人员到市内外医疗卫生机构对口进修学习,提升专业素质和医疗水平。
柔性引才,广开贤路惠民生
“医院里等号了,真的省时省力!”对于泗洪部分患者来说,刘海医院名医工作室的开张,让在家门口享受国内一流专家的医疗服务的愿景成为现实。
刘海林教授是上海交通医院消化科主任,擅长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根除、胃肠镜检查和微创治疗,在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慢性肝病、脂肪肝的诊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自年3月刘海医院名医工作室成立以来,每月第三周周六上午,刘医院坐诊、查房、手术,截至目前已坐诊10余次,诊疗余名患者。
“通过柔性引进医学专家,成立名医工作室,能够为患者疑难病症治疗提供更加精准和科学的治疗方案,同时有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泗洪医疗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医院院长蔡晓冬说。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突破地域、身份等多方面限制,较快地获得所需人才,宿迁不断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年以来,宿迁持续邀请市外高等级卫生人才来宿进行顾问指导,新设名医工作室17个,挂职兼职人,退休特聘15人,74人开展临床带教,人开展专家坐诊,58人开展学术研讨,25人开展科研攻关。
与此同时,为了打造“拴心留人”好环境,《实施方案》提出用好卫生人才编制周转池,为社会办医疗机构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提供编制保障。具体操作中,针对市直社会办医疗机构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开展定向招聘,通过编制周转池的*策优势,让高层次人才享受到与事业编制人员同等待遇,把真正优秀的人才留下来、用得好,为宿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实现社会医院协同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抓住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深化拓展省‘组团帮扶’,与医学院校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卫’工程,用好卫生人才编制周转池,补齐基层医疗队伍短板弱项,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张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