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秋蚊猛如虎专家提醒谨防叮咬致病
TUhjnbcbe - 2023/3/12 19:07:00

天气转凉,好不容易熬过了夏天的蚊虫侵袭,不少人在“秋蚊子”面前又中了招。俗话说,“秋天的蚊子嘴开花”,这种“嘴开花”的蚊子是雄蚊。与雄蚊相比,凶猛吸血的都是雌蚊子。

近日,10岁的多多被蚊子叮咬右小腿,搔抓后第3天出现局部皮肤水肿、红斑、皮温升高。医生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诊断为虫咬性皮炎并继发细菌感染,给予口服抗组胺药同时抗感染治疗后才缓解。

蚊虫叮咬性皮炎是指昆虫叮咬人类皮肤而引起的炎性皮肤病,夏秋季患者就较往日明显增多,其中又以婴幼儿为多。儿童皮肤稚嫩,抵抗力较弱,故虫咬后易发生过敏性皮炎。

专家介绍,蚊子叮一下,在刺伤皮肤吸血的同时,除了少数引起局部皮肤疾病,还会传播多种疾病。目前我国传播疾病的主要有按蚊、伊蚊和库蚊这三种。较常见的蚊叮咬引起的蚊媒传染病有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登革热

登革热是严格的伊蚊媒介传染病,由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

我国不是登革热的流行国家,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经3~15天的潜伏期便可能发病,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当出现突起发热(有时可达39°C),同时伴有明显疲乏、厌食、恶心,或是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还有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等症状之一,应考虑自己有感染登革热的可能。医院就医,并主动向医生说明自己相关疫区旅居史,以尽快得到诊治。

此外,还应采取防蚊隔离,防止进一步扩散。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

如何预防登革热

①穿长袖衣裤,尽量选择浅色,外出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避免被蚊虫叮咬;

②安装纱门、纱窗,出门前可以在酒店房间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注意,哪怕是高档酒店,也要注意室内灭蚊;

③如果在登革热流行区逗留期间出现可疑症状,需要及时就诊并主动说明登革热可能;

④返回本地后,如果2周内出现发热,要及时就诊并说明外出史,为了不将疾病传播给家人,请配合当地卫生部门,住院隔离治疗。

⑤目前还没法通过注射疫苗预防登革热。

疟疾

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蚊子是传播疟疾的元凶。

疟疾可分为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四种。疟疾发病前往往有疲乏、不适、厌食等症状,典型的周期性寒战、发热、出汗可初步诊断。不规律发热,而伴脾、肝大及贫血,应想到疟疾的可能。凶险型多发生在流行期中,多急起,高热寒战,昏迷与抽搐,若不及时治疗,将会有生命危险。

疟疾的流行与当地的温度、雨量是否适合蚊虫和疟原虫的发育、繁殖关系密切。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度流行区,非疟疾流行区的人对疟疾抵抗力弱,当进人流行区时易感染疟疾。流行区的患者或带虫者进人非流行区时易传播疟疾。所以,人口流动容易造成疟疾的传播。出国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去疟疾流行区旅行后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入境和就医时应主动告知旅行史。

疟疾主要经过蚊虫叮咬传播,灭蚊是预防疟疾的重要手段,同时要注意环境卫生,应少去蚊虫滋生的地方,避免被蚊虫叮咬。

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急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乙脑病*主要通过库蚊传播,猪、牛等家畜是乙脑病*的主要储存宿主和传染源,尤其是猪,在流行地区和流行季节是重要的传染源。男女老少均可感染乙脑病*发病,多发生于儿童。

感染后多数人无症状或症状很轻,少数呈现典型乙脑症状。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急性脑炎症状,如发热、头痛,有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随后2~3天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以及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病例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或因呼吸衰竭死亡。由于乙脑病*在人体病*血症的浓度低、时间短,所以人不会传染给人。

乙脑是可预防的传染病,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

①疫苗接种。儿童按常规免疫程序完成相应乙脑疫苗接种或补种。

②蚊虫防治策略:

消灭蚊虫孳生地。及时清除生活区周围的小型积水,翻盆倒罐加盖,填平洼地,消除积水。

保持家畜、禽舍卫生。有条件的地方可定期对畜(猪)舍进行滞留喷洒等消杀灭蚊。

建议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蚊香。

避免于蚊虫活动的高峰期,在猪舍、其他动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点附近活动。

穿浅色长袖衣裤,身体裸露处使用防蚊药剂,避免蚊虫叮咬,降低感染风险。

乙脑流行季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嗜睡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和治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秋蚊猛如虎专家提醒谨防叮咬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