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温多雨,雨水充沛,野外的蘑菇疯长,尤其是岭南知名的荔枝菌经过高温多雨、骤出太阳骤降大雨的催谷,迅速生长起来。一些市民因为想尝鲜,误食毒蘑菇,甚至有1例患者还生吃毒蘑菇,导致食物中毒!
雨水充沛,蘑菇疯长图/视觉中国
生吃蘑菇中毒,生化指标明显升高
毒蕈的外观与可食野生蕈菌极其相似,在野外杂生情况极难分辨。近年急性毒蕈中毒持续高发,除采食新鲜蘑菇造成中毒外,近年食用干鲜蘑菇因混杂有毒蕈类导致中毒的事件也逐年增多。
据记者了解,近日医院收治多起误食毒蘑菇,导致食物中毒的病例。6月8日,医院接诊四人入院,这一家五口人吃了从野外采摘的“荔枝菌”,四人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天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样并送广东省微生物所鉴别,结果证实他们吃的蘑菇是“近江粉褶菇”。
同样,在6月5日,钟先生早上九点在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游泳馆附近树下采摘野生蘑菇,它们看着像荔枝菌,鲜嫩无比,于是钟先生就把菌伞捏碎,尝了个鲜,但味道却不如想象中好,于是吐出大部分碎片,并且还喝了不少水来漱口。
到了中午12时左右,钟先生感觉恶心、呕吐,同时伴有腹泻。在第二天早晨进食早餐后,仍觉胸闷,后来钟先生到医院就诊时,被诊断为“急性毒蕈中毒”,当天立即将标本送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鉴别确定为铅绿褶菇!
据记者了解,6月8日,钟先生仍在住院,已无特殊不适,但昨天生化指标又有反复,今天复查稍回落了。医院中毒临床科副主任医师张伊莉说,“铅绿褶菇为广东常见中毒菌属,以胃肠型为主,一般来说不会有后遗症”。
近年来,医院收治数十起铅绿褶菇中毒病例,医院收治的第一例生吃蘑菇中毒病例,他的生化指标明显升高,仍需进一步观察。“仅仅吃了一点,就有如此大的反应,如果钟先生多食一些,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大部分是肠胃型,毒蘑菇也会致死
一家五口吃“荔枝菌”,四人住院观察。目前,患者的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已明显好转,各项指标基本正常。该院中毒临床科张伊莉副主任医师说,近江粉褶菇为广东常见中毒菌属,在年,也是荔枝成熟季节的时候,医院也收治了多起该菌中毒病例。
一家四口中毒,这个近江粉褶菇跟荔枝菌有一些相似图/医院提供
“蘑菇虽小,但有的毒性极强。”张伊莉副主任医师说,“其中肝损伤型(例如白毒伞、灰花纹鹅膏等)最为严重,是造成广东省毒蕈中毒死亡的主要蕈种,重症者短期内暴发急性广泛肝细胞坏死,快速进展为肝衰竭、肝性脑病,病死率高,占全部毒蕈中毒死亡比例的90%以上。”
目前急性毒蕈中毒尚无明确的特效解药。进食后尽早洗胃、导泻、清除吸收的毒物,针对不同中毒类型的对症支持、器官保护是急性毒蕈中毒诊治的基本方法,对死亡率极高的肝损害型毒蕈中毒应尽早运用血液净化治疗。
野生蘑菇很难靠肉眼鉴别是否有毒图/视觉中国
颜色鲜艳未必有毒,普通模样也有剧毒
据统计,我国已报道的毒蕈有多种,广东的毒蕈有多种,其中致命的有十余种。因此,专家强调,不要凭个人经验鉴别蘑菇是否有毒,不要私自采摘食用野生蘑菇,更不要生吃“蘑菇刺身”!
据记者了解,医院中毒临床科收治的近江粉褶菇中毒是位从化当地居民,常年在荔枝树附近采集荔枝菌。但因外形极其相似,有经验的居民仍中招。也有人说蘑菇颜色鲜艳的就有毒,但例如有剧毒的白毒伞、灰花纹鹅膏菌等样子都是“普普通通”。所以,在野生蘑菇这件事上,个人经验鉴别不可靠。
如进食后发现身体异常,医院尽早洗胃、导泻、清除吸收的毒物。专家强调,最重要的是将吃剩的蘑菇、蘑菇汤留起送检专业机构鉴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确定所食毒蕈种类。
来源
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
文字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华通讯员洪霞
编辑
舒舒
校对
黄小慧
审核
岑杰昌
签发
郑华如
猜你喜欢
按以下步骤↓
原标题:《荔枝菌?错!毒蘑菇已经放倒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