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击报纸可放大阅读
01
这样护理脑出血患者效果好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需要护理手段的帮助,才能更好地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急性脑血管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危险性较高的疾病。脑出血又被称为脑溢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脑中风的一种。但是临床上的脑出血是指脑部的实质内发生的非外伤性疾病,脑出血疾病发生的总概率虽然相较于脑卒中的发生率低,在全部的脑中风患者中占比仅有21%左右,但是在患病与治疗的过程中死亡的概率更高,据临床统计数据,在患病的一个月内死亡的患者人数非常多,且有经过治疗之后的患者出现遗留神经功能障碍。
01了解什么是脑出血
人们患上脑出血的最常见病因便是高血压疾病,临床上更详细的病因还有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疾病、动脉血管瘤等,高血压在生活中经常会诱发其他疾病,并且长期的高血压疾病会导致患者脑部细小的血管壁发生轻微的变化,长时间之后便会形成微小的动脉血管瘤,间接地导致患者的脑部血管弹性降低。当患者的病情恶化,血压指标直线上升且无法及时做好控制时,便会导致脑部的微小动脉瘤发生破裂,动脉血管脆性变高进而导致出血。
从临床统计学上讲,发生脑出血的患者多数为老年患者,常发生于50~70岁人群,但是近些年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患上脑出血与高血脂、糖尿病、血管过于老化等因素有关,并且脑出血患者在发病之前都有共同的特点,例如患者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的情绪激动、用力过猛导致突然发病等,患病人群的死亡率比较高,治疗有效的幸存者也会存在运动障碍、语言行为功能不完善等后遗症。
02怎样护理脑出血患者
脑出血患者的疾病改善主要在于治疗与护理,俗话说“三分靠治,七分靠养”。良好的生活规律与饮食习惯会加速患者的身体机能恢复。
1.控制患者的血压。血压不稳定是导致患者发生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目前情况来看血压过高是引起患者出现脑出血较危险的因素,实施护理手段后患者的血压指数每降低2mmHg,就会使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7%,患上脑卒中后的死亡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2.烟酒须戒除。目前临床上得出诱发脑出血的危险病因中,虽然对“吸烟”这一选项并没有确定,但是抽烟与喝酒与患者的病情加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该直接告诉患者在患病期间不要吸烟喝酒,尤其是中年人,要重视疾病预防工作。
3.家族史。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需要向患者询问家族的患病史,若有应如实报告给医生。
4.控制患者的血糖。脑血管病患者有时会并发血糖升高的症状,这是因为机体在患病的时候产生的应激反应,但是在护理程序中,无论患者的血糖症状是否有改善,胰岛素的使用可以使患者的血糖保持稳定,加强预后治疗效果。
5.降低患者颅内压。因为脑水肿一般发生在脑出血2天内,所以还要预防患者发生脑疝,因为这是引起患者脑出血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6.呼吸道护理。有些患者在患病初期应卧床休息2周,避免情绪过于激动。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异常,在患者安静状态下护理人员应该给予脑出血病人口腔清洁与呼吸道清洁,防止分泌物与吸入物导致患者呼吸不畅。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该禁食1~2天,若治疗需要,应该给予患者胃内容物排空护理。
对于脑出血的患者,只要护理措施实施得当,是完全能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效果和生存质量的。
(医院曾珠)
02
骨折患者的家庭护理
人们经常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与其他复杂的病症不同,骨折的发生普遍都是由外在因素引起,除非是重大事故才会对身体内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但是只要产生肢体的骨折,就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目前容易引发骨折的主要人群多数为幼儿与老年人。很多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没有明显的轻重判断,过度的游戏、打闹会造成肢体的损伤,人们对儿童的骨折用“寸劲”来形容,没有事先判断的能力,最终造成身体损伤;而老年人引发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钙质大量流失,骨质疏松情况明显。即使老年人对钙质按时进行了补充,可能也会因为某种情况造成肢体骨折。那么,当骨折发生之后,我们要注意的家庭护理方式有哪些?
01注意患者的饮食问题
很多患者在出院后,饮食方面的情况有所欠缺,再加上每天都是卧床的状态,缺乏日常的锻炼,原本的生活方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会出现食欲下降或者是食欲不振的情况,如果是老年患者的话,这种情况会更容易发生。所以当患者返回家中之后,患者的家属就要尤为注意其饮食方面的问题。在餐食搭配上尽量做到营养均衡,色香味俱全,从而更好地调动起患者的食欲,如果患者的骨折部位在上肢或者上体的话,患者在进食过程中也要有所注意,避免呛食。在食物选择方面可以选用辣椒、西红柿、青菜、包菜或者是胡萝卜等食物,这类食物维生素C含量较高,可以更好地促进骨痂的生长加速身体患处的愈合。
02日常的生活护理
如果骨折的患者在短时间处理之后就可以立即出院返回家中的话,家属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变化,比如:在石膏固定下,患处末端血液的循环情况,患者的家属或者看护人员,最好间隔1~2个小时的时间就对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查看,查看其是否存在淤血的情况,随时询问患者的伤处感受,是否存在麻木感或是其他的异常情况。如果伤患部位出现水泡,或者是局部麻木情况较为明显,医院查看。如果返回家中3~4日后,伤患部位的疼痛感仍没有缓解,并且伴有其他症状,那么很有可能是患处发生了感染,需要及时就医查看。如果患者的身体属于长时间卧床的状态,患者的家属需要注意褥疮的发生,每日定时为患者翻身,避免由于骨骼的突起造成部分皮肤持续处于压迫状态,从而出现局部发红、过敏,甚至腐烂,最终形成褥疮。
03肢体的康复训练
康复护理也是患者在术后家庭护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肢体运动加强患者伤处的血液流通,同时也加速患处血肿部位的吸收,可以更好地促进骨痂的生成。持续地进行关节康复训练,也可以预防患处部位的肌肉出现萎缩情况。
患者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方式:
(1)等张运动。这类运动需要医护人员提前为患者制定康复训练的计划,从而让患者的关节更大限度地进行屈伸练习。尽量让患者自主地进行此项运功,这样既不会因外力给患者带来身体方面的任何不适感,又可以加速肢体功能的恢复速度。
(2)等长的运动。主要锻炼肌肉自主的收缩能力,在关节不动,肌肉组织的长度也不会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对肌肉的张力进行全面的锻炼。此项肢体运动可用于骨折发生的前期或者是石膏固定的前期,从而更好地预防废用性肌肉组织萎缩,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以及时间,以便更好地促进患处的愈合。
(医院张成琼)
文字编辑:左思艳
音频剪辑:李心睿
背景音乐来源:Bens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