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
科学防护
知识科普
自我防护
1
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亦称为志贺菌病,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志贺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引起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并释放*素入血。
2
临床症状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性脑病。本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人病情迁延不愈,发展成为慢性菌痢,可以反复发作。
3
为什么会得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志贺菌。细菌性痢疾的患病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染人群有关。
1.传染源:细菌性痢疾的患者、细菌性痢疾的带菌者。
2.传播途径:细菌性痢疾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志贺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手、食品、水源或生活用品,或经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进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
3.易感人群:人群对志贺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
以下情况也会增加痢疾杆菌的感染概率
/p>
(1)食用变质、污染的食物。
(2)饮用生水。
(3)不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不洗手。
(4)自身抵抗力下降,如过度劳累、感冒等。
(5)居住在拥挤、卫生条件差的房屋里。
(6)与菌痢患者或带菌者密切接触、共用餐具等。
4
如何预防细菌性痢疾?
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同时注意传染源的管理与易感人群的保护。
1.管理传染源
(1)早期发现患者和带菌者,早期隔离、早期治疗。
(2)学校、家庭等发现菌痢患者,应及时进行有效隔离和彻底治疗。患者的粪便等排泄物进行严格消*,对其居住、工作、活动频繁的场所应进行消*。
(3)对从事饮食业、保育及水厂工作的人员应定期检查,感染者应立即隔离并给予彻底治疗。慢性菌痢患者和带菌者不得从事上述行业的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及时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少吃快餐和外卖食物。
(3)不喝生水。
(4)加强环境卫生,积极消灭苍蝇、蟑螂,食物要防止被昆虫污染。
3.保护易感人群
(1)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个人抵抗力。
(2)口服活菌苗可使人体获得免疫力,免疫期可维持6~12个月。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幼儿园
二零二零年六月三十日
···THEEND···
扫码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