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患者31岁,在昆明突发头晕,随后出现四肢瘫痪,吞咽困难,语言含糊。医院,诊断急性脑梗塞。因无静脉溶栓条件,转医院时,已丧失溶栓时机,只能保守治疗。后期听巴中老乡介绍我院脑梗塞治疗水平后,开始联系我院。准备床位后,不远千里送来我院。入院后患者意识淡漠,精神萎靡。语言含糊,吞咽障碍留置胃管。四肢软瘫。
入院后核磁检查颅内多发小梗塞灶
奇怪的是,这个病人如此年轻,而脑白质脱髓鞘却如此严重,像个80岁老人的脑白质一样
脑白质脱髓鞘的意思是脑白质神经原有已形成的髓鞘脱失,轴索相对保留的一种病变,是一种影像学改变。通俗讲,就是电线的线皮还完整,里面的铜丝断的多。一般年龄越大,脑血管越差,出现的可能性越大。部分也见于中*,脑炎等。
所以我们很奇怪,31岁,这么严重的脑梗塞合并脱髓鞘?有没有中*?家属手一拍:哇,真的有过食物中*史(具体食物不知)。这就好办了。所以,许多病人的诊断就在病史里,蛛丝马迹就是诊断。
那么,诊断应该是脑梗塞合并食物中*后脱髓鞘。脑梗塞我们予以自创的抗血栓方案,脱髓鞘予以激素治疗方案。病人症状明显开始好转。开始能吞咽,四肢肌力逐渐恢复。DSA见各大血管通畅。
用治疗验证了我们最新的抗血栓方案是正确的。实际上,脑梗塞在急性期可以溶栓取栓,过了急性期,血管内还是有微血栓。就像河水治理,通畅堵塞的地方就是溶栓取栓。还要进行河水治理,清理水中的垃圾“微血栓”,才能预防再堵塞。“治”不是水平,“理”才能预防。溶栓取栓不是水平,预防再堵塞才是“硬菜”。我们给发病二个月的脑梗塞做血管慢性闭塞开通中取出过血栓,也给梗塞数天后的病人给过“小溶栓”。没有出血,还很有效果。这样的病例应该上百了。年我们治急性脑梗塞,DNT(过去没有这个说法)45分钟,尿激酶溶栓双抗并降纤,而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极低,绝大多数病人都恢复良好。年度我们做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加介入治疗共48台,微出血只有一例,比例很低。所以,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遵循指南,也要灵活使用指南。实际上,病人的诊断都在他的病史里,像破案一样,寻找每个蛛丝马迹,就能寻找到病人适合的治疗方案方案。即使过了时间窗组织窗的病人也不要轻言放弃,找还有希望去搏一把的病人,而不是把所有病人都一概认为不能搏。最好的防御应该是进攻。该例31岁脑梗塞发病20天从昆明返回恩阳。治疗19天可以适度下床,并拔除胃管。前几天像个正常人返院复查后带药回昆明,走路一阵风。在大马路上看见她,你怎么可能想到她曾经四肢软瘫不能吞咽呢。医院急性脑梗塞绿色通道最快9分钟,基本都在半小时内。而且溶栓方案在我们科也并不是千篇一律,已经有大溶栓,小溶栓,抗血栓等许多自己命名的名词了。脑梗塞治疗的原理就是:清血流,通血管。适合什么招就上什么招,最次也要考虑小米加步枪的方案。这个病人的成功也感谢有个明智的对病人用心的家属。看看家属的